呼唤“个性作文” |
2005年06月30日15:43:30 来源: 西安晚报 |
―――2005高考作文阅卷后的思考
今年,陕西等省采用了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第三套试题,其中的作文话题是“忘记和铭记”。许多考生在考完语文后都说,“这个话题很好写,一点都不难!”考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写“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天”这类作文,坐在高考考场上见到“忘记和铭记”这个题目,肯定会有似曾相识,甚至是熟悉的感觉。而且与这道高考题类似的作文题早已在其他模拟试卷中出现过,考生如果写过,那感觉肯定是既高兴又自信。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考生很自然地就想起了以前写过的一些作文,稍加改动就搬上了试卷。这是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
在考试的状态下,适度紧张会调动考生的潜能,写出一些精彩文章,这正是所谓“超水平发挥”。而面对熟题,抄上一篇宿构的文章,即使这篇文章以前获过老师表扬,如今再次写出来时,已经没有了当日的激情和感觉,内容或许一样,遣词造句却已经大不一样了。这样的文章往往让人感觉到缺乏真情实感,比较平淡。如果还没有跳出初中甚至小学的思维模式,写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说这件事或这个人“我会永远铭记”、“不会忘记”,那么文章简单化和低幼化的特点就太明显了!
正是因为很多考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缺乏对话题深入全面的思考,导致今年的高考作文,从整体上看,题材单调,内容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以下三类作文数量较大。第一种,空洞的议论文
一些考生不明白“大题小作”的道理,就话题论话题,论点大多都是“我们应忘记许多,也应该铭记许多”之类,从四大发明到父母,从节约水资源到同学友谊,从高考纪律到日本教科书,一篇800字的文章中列举许多没有内在联系的事例,没有归纳,缺乏条理,文章形散神更散,通篇是大道理和堆砌的事例,缺乏对事例的分析,缺乏充分有力的论证过程,读过之后,难以给人留下印象。这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议论文教学这一环节的薄弱。
还有一类议论文与上面所说的议论文相比,有一个很集中、很明确的论点,但内容依然呈现出简单化、浅表化的倾向。这类文章多是关心时政,比如在高考中出现很多的关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态度问题的文章,凡见这类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内容上大同到连小异都不容易找到,几乎全是电视报纸上的内容和语言的翻版,我们看不到考生对这个问题带有个性化的思考,这种“大题大作”的文章,因为考生对相关问题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难以做到分析缜密到位,只能人云亦云,所以也多呈现出空洞的面貌。
第二种,穿靴戴帽式的记叙文
许多考生将以前写过的文章搬到试卷上,只在开头或结尾点出话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铭记”“这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严格说来这种宿构之作是严重偏题的。因为无论“忘记”还是“铭记”都是一个说明人心理和大脑思维状态的词汇,这类穿靴戴帽式的文章却往往在主体部分中根本不见“我”的情感和思想,只是客观地叙述一件事情,读者看不到这件事对“我”心灵的触动,甚至看不出对“我”的重要性,又怎么能接受“必须铭记”的结论呢?
还有一些考生,考前写过“宽容”“感恩”之类的话题,将这种作文搬到试卷上时,从事例到议论都是“宽容”“感恩”,然后再生硬地加上“我们要铭记宽容”或“我们应铭记感恩”之类的幌子,岂不知“宽容”“感恩”的幌子早已淹没了“铭记和忘记”,宿构造成脱题。
第三种,生编硬造的故事
以前的话题作文在提示部分中经常有“可以编写故事”一条,近年的作文题中,这一提示已经很少见了。“可以”只是允许,并非提倡。这类作文的最大弊病在于脱离生活实际,忽视文章中心,忽视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写;陷入纯粹的情节编织之中,过分追求情节的离奇。比如有考生写《西游记后传》,说孙悟空的儿子叫忘记,猪八戒的女儿叫铭记,二人谈恋爱,孙悟空的儿子经常忘记过去的事,猪八戒的女儿却都铭记在心等等。这类故事,与《西游记》原著没什么关系,既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文学积淀,又无法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多反映出考生低下的写作能力。
那么,怎样写出文质俱佳的考场作文呢?有一种方法很简单:亮出自己的个性。
一些考生以读后感的形式构思考场作文,朴实的形式中蕴涵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选材富有个性,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忘记不快铭记幸福》写读《简爱》时的感动,《执子之手》写自己对张爱玲的理解。两篇文章中心集中,观点明确,个性鲜明,在一大堆就话题论话题的空洞文章中肯定引人注目。
真实的就是有个性的。把兴趣爱好表现出来是有个性的文章,把自己最真实的生活表现出来,更是有个性的文章。《雨正大,路也正长》是一篇真实到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位“逆着命运奔跑”的考生不仅让人了解了一些农村考生的思想感情,更让人能够联想起古希腊神话中与命运抗争的英雄,阳刚而又充满了悲剧性,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中学生中还有这样的男子汉!这位考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大量“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中,个性是多么鲜明,怎么能不引起人注意?
就像人的个性应该表现在性格气质上,而不仅仅表现在衣着上一样,有个性的文章也应该以内容取胜。一些考生误以为把作文写成病历报告、实验报告就是创新,就是个性,那这与街上腹中草莽,只模仿歌星穿着的小青年有什么区别呢?
有“真性情”的人,必定是有个性、有魅力的人;有“真性情”的文,也必然是有个性、有魅力的文。我们要呼唤有“真性情”的个性作文!作者:西安高新一中 李克 本文相关内容: 『高考情报站』 『文学作品』 『中学生』
|
责任编辑:chri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