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抄写成回家后一大包袱 |
2005年01月07日16:14:50 人民网 |
今晚,我要抄到几点?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三年级小学生阿翔是在抄写中度过的,到最后一天的傍晚,他才得空看了一会儿喜欢的动画片。阿翔感觉没劲透了,他不明白,假期为什么也是如此乏味,除了作业还是作业,除了抄写还是抄写。
2/3时间用于抄写
阿翔的爸爸朱先生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总是布置抄写这类机械重复的作业,这对孩子的学习能有多大帮助?据朱先生反映,儿子每天功课都要做到晚上十点左右。“不是一直在减负吗?怎么小学生还有这么多作业?”于是他特别留意了一下作业的内容,他发现语文作业除了日常的生字词语抄写、默写外,课文的重点段落、课后练习都要求全部抄在本子上,有的填空题原本只要填两个字,现在也要求连题目一块儿抄下来。他粗略估算一下,孩子至少有2/3的时间用在了抄写上。
“柔性反抗”遭打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曾经做过教师的朱先生总觉得不对劲,他认为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重复抄写上,不如让孩子多接触些课外读物。上周四,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让儿子停止抄写。“老师要求抄写的内容,我让儿子熟读并背诵下来,然后我在作业本上给老师留言证明。”那一天,儿子终于在晚上九点上床休息,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
但父子俩的“柔性反抗”马上就遭受到“猛烈打击”。第二天放学,儿子垂头丧气回了家。语文老师找他个别谈了一次话。对那份未完成的作业,老师倒没过多责怪,只是强调:“你不按要求做作业,成绩不好可不要怪老师。”这句话的分量足以让孩子彻底“投降”。老师还在作业本上给家长留言:“自古以来语文就是死记硬背……抄写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朱先生的“第一次”反抗立刻成为了“最后一次”。
于是,元旦三天阿翔不仅要完成老师新布置的作业,还要补齐那些未完成的抄写。原来精心安排的假期计划,全泡了汤。
抄什么比抄多少重要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轨”,但朱先生仍然心存疑虑:语文学习难道真离不开死记硬背、反复抄写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表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采用适量的抄写方式是必要的,因为抄写不仅用手、用眼,还要用脑。学生边抄边理解,不仅有利于强化记忆,对熟悉字的结构、词组的搭配、句子的成分也都是有帮助的。
对于朱先生的疑惑,陆老师坦言问题的症结不在是不是要抄写,而是处理好抄多少与抄什么的关系。他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不是抄得越多越好。过度抄写只能适得其反,学生如果是手到心不到,抄写的积极效果就很难达到。“更有讲究的是抄写的内容,像朱先生提到的抄写课后的填空题,我觉得没有必要。”他建议老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抄写一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作为一种积累,有助于以后的作文教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