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杯赛及其它 |
2005年01月07日16:18:32 人民网 |
这两天看《北京晨报》,连续在头版上登出挞伐奥林匹克数学迎春杯的稿件。我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奥林匹克数学招谁惹谁了?对举办了20届的迎春杯就此夭折,深表惋惜。
但有关部门是言之凿凿、论之惶惶、信誓旦旦,叫人是不能不服。但是有委屈也不能不让人说说。
其实,《北京晨报》之所以连续两天在头版报道此事,也就很说明问题了,说明这件事是关系到教育改革的大事,是许多市民极为关注的大事,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条命令就可以说服大家的。现在,不是时兴什么问题交给群众搞一个听证会什么的,不妨也试试。因为我们看完报道之后让人不明白,办赛的,还是禁赛的,到底谁是符合教育规律,或者是教育的市场规律的。现在我们是法制国家,什么事情都要依法办事。
对于奥林匹克数学的教育。我们认为本身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单纯从奥林匹克数学来讲,其独特的思维模型、思维方式、思维角度,在爱好科学的青少年脑海中,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他们今后思想、特别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基础。虽然有人以为中国开展较早,是不是有竭泽而渔之嫌,这也只是一些数学界、教育界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争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真正喜爱奥林匹克数学的孩子也一棍子打死。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听到奥林匹克数学的名字,也完全可以取一个智力训练、心智血之类的名称。而且《北京晨报》也很客观地引用了海淀区一位校长的看法:“奥数杯赛对部分孩子的发展有益。”
至于说到“义务教育阶段禁办杯赛”,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不要拉大旗,作虎皮。不知义务教育是一个学科范畴,还是一个时间范畴?如是学科范畴,就仅仅指数学,仅仅要和数学过不去吗?学生要学习,你总不能认为有错;学校要考试,也是正正当当的事情。横加干涉,只会弄巧成拙。《义务教育法》是人民的,不是任意挥舞的砍刀。要想贯彻《义务教育法》,搞好素质教育,也应该从根本上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即使这种“禁赛”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这种做法也最多不过是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扬汤止沸和治标,总是动作摇摆,让人无所适从;而要釜底抽薪和治本,却应有关部门自身拿出根本的办法来。
另外,什么叫杯赛,我们也有点拎不清。从文中看,好像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外的比赛”。但按这个概念去找,杯赛就多了去了。无论是奥数,还是作文,英语、以至唱歌、跳舞,绘画、电脑,都有很多杯赛,体育就更不必说了,杯赛更海了去了。例如,外语就有好多的考试和竞赛,而且也要发给相应的证书,如剑桥英语、阶梯英语、疯狂英语、新东方英语、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等。再例如,各种音乐和乐器的考级,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课程。现在不论是文科的作文(如新概念作文大赛、春蕾杯作文比赛等),还是心算、速算、珠算等学习,总是会有考试的,总会有成绩的差异的,当然也就会总让一些人不痛快。有这个成绩,就多一份资格,就更多一点机会,大人们还争着去考呢。好多好多的比赛、竞赛、考试等等都可以搞个什么杯的。这有什么大惊小怪。这些也都是义务教育的内容,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不能搞吗?犯法吗?上一级的学校考虑这些因素,你禁了奥数,他们也会从别的方面考查,这也是自然而然的,多一个特长,对学校也是一份荣耀。这也不行吗?有罪吗?
其实,奥林匹克数学学校学习的奥林匹克数学教材,在教材内容上,在思维模式上,都与学校中学的的数学课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大有益处。咱们不能泼洗澡水将孩子也给泼出去。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而异,而不能够一刀切,其实,很多中小学生对奥数是有相当大的兴趣的,学习奥数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着极大作用的。君不见,奥数的杯赛中,有名的有“华罗庚杯”、“希望杯”、“智慧杯”已经全国数学联赛等等(还有同方杯、成达杯、资源杯、圆明杯等),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精尖人才;君不见,中国中学生每年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等竞赛中夺得多枚金牌,为国争光,扬眉吐气。
本文相关内容: 『外语考试』 『求学论坛』 『等级考试』 『青少年』 『中学生』 『义务教育』 『奥林匹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