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季羡林赴德留学。他去的那阵,德国正在疯狂备战,差不多每年都去打一打邻国。每天报纸上登的都是邻国在挑衅、德国在哭泣、不得不反击之类的新闻,四周的人们也都群情激奋,要自强要反抗云云。在这种环境下,季羡林一开始还真有点儿信。
浙江在线2011-01-20 10:30:10
冷静了好几天,才决定把自己的二战经历和经验教训,特别是英语的战场经验写下来,一来给自己一些警醒,二来希望对2011年的战友们能够有所帮助。2009年9月份辞职之后,我就回到家开始准备再战考研战场。首先,我总结了自己上次考研英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教训。
中国教育在线2011-01-15 14:10:25
2011考研将至,网易教育将为广大考生提供最准确的考前预测和最及时的真题解析,敬请关注!
网易教育频道专稿2011-01-06 16:24:36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4-05-09 04:12:40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2010-08-31 14:49:04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4-03-26 07:27:19
中新网7月19日电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18日下午,一名男子在澳大利亚北领地首府达尔文的一个海滩上发现了一枚未爆炸的手榴弹。警方随即关闭海滩,拆弹专家赶到后成功拆除这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遗留的手榴弹。
中国新闻网2010-07-19 15:51:00
国际在线2014-03-19 17:25:36
新华网2014-03-16 14:40:29
新华网2014-03-16 14:40:00
近日有媒体刊发阎学通的文章《安倍参拜,中国外交的战略机遇》,文中提出,我国应该“在全球范围开展日本二战罪行教育工程”。笔者认为,这类教育活动应该迅速在国际社会广泛展开。因为工作关系,笔者有机会接触一些西方学者,留学期间也认识了不少来自美国和...[阅读更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4-01-17 04:30:40
新华网温哥华12月10日专电通讯:记住历史 珍惜和平——记加拿大温哥华中学生参加关于亚太二战浩劫研讨会12月1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人权日”。当天,加拿大温哥华市和周边地区约200名中学生参加了一个特为他们组织的研讨会,学习并反思二战时期...[阅读更多]
新华网2009-12-12 08:48:42
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学生家庭背景一直很重要。二战前,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前,大学被以所谓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为代表的上流社会所垄断。一些犹太平民子弟靠优异的成绩进了常青藤院校,就让既得利益集团惊恐不已。
中国教育在线2009-09-07 13:31:00
中新网12月5日电据外电报道,4日,排弹专家在德国科布伦茨市成功拆除了两枚二战时的遗留炸弹。此次的拆弹行动是德国自1945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个科布伦茨市近半市民受到影响。 人们在莱茵河的河床中发现了这两枚炸弹。
中国新闻网2011-12-05 11:07:00
中新网12月5日电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二战”期间,大批中国劳工被强掳到日本从事开采矿山、修筑工程等艰苦劳动,很多人都最终未能魂归故乡。战后,虽然劳工以及其家属方面多次在日本提起诉讼,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中国新闻网2011-12-05 14:17:38
追寻一生中最有力量的时刻这是一些关于二战的故事。美国女作家劳拉·希伦布兰德的纪实小说《坚不可摧》紧紧跟随路易·赞贝里尼一个在日本人集中营里求生的美国士兵俘虏的脚步,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漫长的苦厄,绕到人们所不常去到的一部战争史的背面。
中国新闻网2011-12-02 14:16:23
中新网12月5日电据外电报道,4日,排弹专家在德国科布伦茨市成功拆除了两枚二战时的遗留炸弹。此次的拆弹行动是德国自1945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个科布伦茨市近半市民受到影响。 人们在莱茵河的河床中发现了这两枚炸弹。
中国新闻网2011-12-05 10:52:38
对好莱坞巨星汤姆·汉克斯来说,对于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的影片似乎情有独钟,继经典剧集《兄弟连》之后,这位两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得主由计划推出另一部反应二战作品。并且此番的故事还是来源于真人真事。据悉,汤姆·汉克斯目前锁定了作家Erik La...[阅读更多]
中国新闻网2011-11-30 17:20:23
中新网11月1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台北“大直战俘营纪念碑”11日举行揭碑仪式,91岁的前英国皇家炮兵皮特(Ken Pett)及多位二战盟军战俘的家属都亲自赴台出席这项活动,追思二战期间被日军俘掳至台湾的战俘。
中国新闻网2011-11-12 08:33:00
中新网10月25日电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援引当地媒体报道,10月23日,日本西松建设公司与二战中国劳工遗属举办了一场“加深和解交流会”。说到“西松建设公司”这个名字,在原中国劳工遗属与日本政府打官司索赔的过程中屡屡出现在媒体报端。战争时期的西松...[阅读更多]
中国新闻网2011-10-25 12: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