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易观察

教辅书开学热卖 购买不当会适得其反

教辅书的乱象久治不愈,每到开学季,家长孩子就成堆往家买书,减负减负,学生的书包却不见轻,书店老板说,每天放学后书店内都挤满了前来选书的学生和家长,他们主要选择一些配套的教辅书籍,每天能卖出教辅书籍两千余本,是平时的七倍多。而这些教辅书买了真的对孩子好吗?

少儿英语

教辅书,想说爱你不容易

少儿英
语

市场充斥着商业化

据行业资深人士估算,小学阶段,每人每年教辅书消费约100元,初中阶段约200元,高中阶段约300元。中小学生每年的教辅书消费至少有300多亿元。

教辅书销售有“三个境界”:最低的境界是以学生为单位,一本本地卖;一般境界是以学校为单位,一堆堆地卖;最高境界是以各级教委为单位,一片片地卖。

统一采购,由省级教育厅或新华书店制作推荐目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使用。现实中,虽然名为‘推荐’,但由于它是主管部门,决定下面的评估和升迁,学校多会听从。

该举措的本意是为学生推荐优秀教辅书,但操作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产品质量平庸,能够列入推荐目录的产品极其有限,竞争不充分,很难保证它们就是优秀的产品。二是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产生垄断,滋生腐败。当地会优先推荐本地出版机构或教育系统的产品。甚至一些地方的教育与出版系统会结成共同体,一起主导当地市场。

还有学校团购。一般来说,它比大征订产品更适合学校需求,但它突出的问题是高码低折(指高定价,销售时低折扣)。这些教辅书给销售人员和采购人员留下较大的利益空间,学生则要以较高折扣甚至全价购买,这就抬高了学生的购书成本。

商业化促使质量不一

据统计,2013年全国出版物销售总额近1500亿元,其中中小学教辅教材为878.7亿元,约占销售总额的六成。而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八成以上都涉足教辅书出版,其中大多是非教育类出版社。

“教辅书良莠不齐。”一位资深教辅图书作者说,就目前的市场来看,很多教辅书的出版,是商业行为,而不是学术行为了。一些书定价高昂,但实际的印刷成本没有那么高,“有些书商,找一些人来编教辅,都不一定是专业人员,东抄西抄,这样都有。”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教辅书编辑说,教辅的门槛低,有些书商,把网上的资料拼凑、组织,有些书,互相抄来抄去,再挂上一个好听的名头,就成了煞有介事的教辅。

他透露,一些教辅书质量不佳,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作者本身提供的书稿质量有问题。现在很多书商在争夺作者资源,有些质量不好,该退稿的,也不会直接退稿了,或者“打回去让他重新写”。这种“先天不足”的书稿,如果有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在后道编辑上也马马虎虎,最终出版了,就“非常糟糕”。有些书稿本身还可以,但编辑流程不规范,往往也难免错误。他说,规范的教辅书,有一个严格的图书流程,要经过“三审三校”。也就是说,责任编辑进行初审(一审)、编辑室主任进行复审(二审),总编辑进行终审(三审),同时,在出版前,由不同的校对进行三次校对工作。“除了作者自己做检查外,至少有六个人看过书稿,里面的题目也都是重新做过,进行确认。”

教辅书,花钱多用得少

网易外语

在某购书网上搜索“高中一年级英语教辅书”适用的教辅书,结果显示,居然高达1334种不同的书籍。还有一份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开学购买教辅书的花费在200元到500元,另外还有受访者的教辅书花费超过了1000元。

“单单就一个英语阅读理解老师就推荐5本书,要是全买了孩子压根来不及做啊。”家长说。当几门主课老师推荐的教辅书书目都发送到家长手机上时,相信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赶紧买起来。王女士告诉记者,有些教辅书不得不买,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直接布置教辅书上的习题。

铺天盖地的教辅教材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以至于不少学生说:“不是教辅,是‘教主’”。学生适当做课外教辅书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扩大视野。但做课外教辅书并不是多多益善,做质量不好的课外教辅书不仅无益,反而浪费时间,甚至会误导。

造成混乱的本质原因

网易外语

教辅书泛滥已是老生常谈。矛头曾指向学校、老师,认为是学校、老师向学生推荐、指定教辅书,造成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增加学生的负担,于是教育部门发文严禁学校、老师向学生推荐教辅书,可严禁之后,教辅书依旧泛滥。

如果说,是归咎为家长的问题,因为他们太不理性,在买教辅书上也与其他家长攀比,总担心万一某本书没买,孩子会不会由此漏掉某类题型,以为给孩子多买教辅书,就可以至少让孩子不在教辅书上吃亏。宁滥无缺,成为了家长购买教辅书的心态,这种心态,才就制造出庞大的教辅书市场。

家长们确乎不理性,可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有多少家长能真正理性呢?家长其实都明白要尊重孩子、要发展学生兴趣的道理,也希望双休日、寒暑假孩子能有时间休息、锻炼身体,但面临中高考的现实压力,却不得不抛开这些道理,在他们看来,“坚持这些道理,孩子的未来就不知在哪里。”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当前的升学考试制度。如果中高考制度不进行根本改革,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题海战术只会越演越烈。

选择教辅书的窍门

窍门1:数量宜精不宜多

一般会建议学生买一本教辅书,而有需要的学生可以买一本练习类的参考书,再买一本归纳知识点和方法方面的书。最重要的是,要把选中的一两本教辅书弄懂弄透彻。老师推荐的教辅书不会超过两本,由于都是教科组讨论挑选的“精品”,一般已经较为全面。

窍门2:选大型书店“口碑“图书

挑选教辅书不能只看书名,而要注重质量。判断书的质量首先要看看书里面有没有太明显的错误,纸质等方面如何,纸的颜色刺不刺眼睛等。保险的方法是,在大型书店内选择一些口碑较好的正版教辅书,即选择和教材同家出版社的,选择与教材配套的地区性权威辅导书以及选择跟教材进度相同的教辅。尽量买大型出版社,或市教研室、教育局出版的辅导书。建议买书前先咨询科任老师和过来人意见,包括了解教学进度与教辅书内容是否衔接、该习题的深浅是否合适、侧重点和难度是否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符合等。一本好的教辅材料,首先能把题目整理成串,有序地进行训练,其次书中应有方法地点拨做题思路,若只会堆积例题的就不是好书。另外,家长最好带学生亲自去书店挑选,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辅书。

窍门3:针对薄弱环节“对症下药”

选择教辅要针对学生薄弱的环节来“对症下药”,孩子如在基础知识上有缺陷的话,可以选择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辅;如在阅读上存在漏洞的话,那选择一本以阅读见长的教辅;如果英语阅读、听力差,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购专项练习。但建议增加教辅练习的科目不要超过两科,不然会无暇兼顾。

窍门4:把相关报纸当作教辅书

不止课外书能被称为教辅,其实学生订阅的一些报纸杂志也是教辅书的一种。很多学生都会在每年开学时集体订阅几门学科的报纸,但很少有学生会在每期拿到后认真阅读。不少老师表示,在这类报纸中也有不少习题和配套的讲解,而且在时效上来说都是比较新的,学生不应忽略手头上的这些资源。

小编结语

教辅书该不该买?需要真正考虑孩子,结合孩子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人意愿,要不然买回家后孩子不看不做会造成浪费。一般来说,每科一两本练习册,一本教材解读就足够了,不宜买太多的教辅材料。减负的口号喊了这么些年,学生的书包还是很重,题永远做不完,玩永远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