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商学院要有一流的科研作支撑

学院派:由网易教育商学院频道独家推出的商学院院长高端人物访谈。每期邀请一位商学院院长做客,探讨商学院管理和大师人生,为网友呈现一名校长的管理之道和大师的人生感悟。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汪寿阳博士

访谈背景

在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里面,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多项高端指标评价都跟清华北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什么让这所更名两年的学校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哪些独具的特色?网易教育第一时间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汪寿阳博士,与大家聊聊国科大的发展历程,分享自己丰富的从教人生。

汪寿阳,1958年生,现任中国科学院杰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09.11
  • 2010.04
  • 2011.02
  • 2012.08
  • 2012.09
  • 2012.10
汪寿阳教授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2009年11月李岚清为汪寿阳教授颁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汪寿阳教授当选为国际控制与系统科学院院士

2010年4月,汪寿阳教授当选为国际控制与系统科学院院士。

聘请美国总统经济顾问为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11年2月聘请美国总统经济顾问为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12年8月听取汪寿阳汇报后刘副总理等合影

2012年8月听取汪寿阳汇报后刘副总理等合影。

汪寿阳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受尊敬商学院院长。

2012年9月和2013年9月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受尊敬商学院院长。

2012年10月第3科学院院长为汪寿阳颁发院士证书

2012年10月第3科学院院长为汪寿阳颁发院士证书

精彩语录

1、一流的商学院一定有一流的研究工作支撑;没有研究工作支撑,想办成一流商学院,几乎是不可能的。

2、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企业也成长得很快,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管理教育的需求,管理研究的需求,这为商学院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今天这个世界的问题是有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所以你必须综合集成去研究解决,拍脑袋的研究肯定是不行的。

4、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中国问题,但我们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随着中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要更多关注全球化问题。

5、未来我们要关注更多中国在国外面临的管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我们的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国企业未来很多战略的布局,这是商学院的责任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汪寿阳博士做客网易,畅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展历程,分享自己丰富的从教人生。国科大为何能和清华、北大三足鼎立?为何把国际化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汪院长又为何多次提到“商学院的责任”?从教数十载,他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答案一一揭晓。

商学院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对商业的影响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现在国内商学院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学都开办了商学院项目,在您看来,国科大管理学院的优势在哪里呢?

理论联系实际,国科大比传统大学的管理学院可能做得更好。中国科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战略任务,所以我们在解决国家重大决策与管理问题中去发展我们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详细】

商学院教育非常重视"国际化",一直说“国际化是商学院立足的根本”,国科大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中国科学院大学强调"顶天立地",立地就是解决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企业管理的问题和政府管理的问题,而顶天就是作出世界一流水平相配影响的工作出来,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我们每年请大量国外知名学者为我们的学生开设课程,并且鼓励学生走出去。

在商学院教育中,管理和科研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更好的结合?

一流的商学院一定有一流的研究工作支撑;没有研究工作支撑,你想办成一流商学院,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作出了一流的研究,我们知道更多的研究成果,然后再去教学生的话,学生成长也会比较快。

商学院教育在中国走过20余年,它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企业也成长得很快,提出了很多全新的管理教育的需求,管理研究的需求,这个为管理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同时,随着发展,报考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也给招生带来了一定压力。

中国商学院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呢?

从研究方面说,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对商业的影响将是重要方向。另外,商学院教育要更加重视国际化,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中国问题,但我们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随着中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要更多关注全球化问题。【详细】

大师人生:最喜欢老师这个身份

您有很多身份,如院长、教授、理事长等等,在诸多身份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个呢?

是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觉得它的意义可能更为重大。如今,看到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管理者、校长等等,确实感到很欣慰。

作为育人者,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感悟?

我个人觉得,教学生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一个人,如果他没有兴趣了,你很难指望他有什么大的成就。二是如何让学生有自信、有信心,他对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社会有信心,对中国企业有信心。

在您获得的众多成就中最令您骄傲的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科学家、管理学家,提出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不仅仅中国的企业在用,西方的一些研究机构、学者、企业也在用来去解决他们面临所面临的问题,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刚才您多次谈到商学院国际化、中西文化的融合,这对于商学院教育为何如此重要?

在未来,我们要更多关注中国在国外面临的管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我们的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去完成中国企业未来很多战略的布局,我相信这是我们商学院的责任之一。

您本人也经常出国访问,在您看来,日本、美国、欧洲的商学院跟中国商学院相比有哪些不同?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欧美商学院在课程体系方面,在教学组织方面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中国商学院有不少做法和创新也引起了西方一些顶级商学院的关注。【详细】

  • 1
  • 2

同题问答

如果商学院只留下3门课,你选择什么?

从研究角度来讲,管理学科也好,商业学科也好,一定是这么几个基础。一是经济学很重要,一个是数学很重要,一个是计算机很重要。这三门课,或者是这三个领域的课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心理学的课程我也认为很重要。

您最珍惜的财富是什么?

是机遇期,对中国来讲也有一个所谓的发展机遇期,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它也有个机遇期的问题。我们怎么把握这个机遇期,来开拓、来创新,使得我们商学院有更好的发展,这可能是我目前考虑比较多的事情。

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您如何减压?

压力都是相对的,对于中国商学院的学生,怎么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研究和时间中非常重要。我们有一个统计,哈佛商学院等美国排名前十所的商学院,他们的博士生,如果把周末的时间也算上,平均每天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时间是13到17个小时不等。这一点,我们还差的很远。

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一个如果他们去做了,能够对他们带来好的改变建议。

对于大学来讲,怎么去因材施教,找到好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但对每一个学生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四个字:扬长避短!【详细】

杜晓青
在和汪院长的谈话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谈到了“商学院的责任”。在未来,商学院要更多的关注中国本土的管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研发、探索、使用本土案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切实的解决中国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也能帮助我们摸索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情的培养模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