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复试竞争中,考生的专业实力固然非常重要,但复试技巧也很关键。复试技巧有如行军布阵的兵法,运用得当,往往会成为考生脱颖而出的杀手锏。复试之役迎面而来。未雨绸缪,授以兵法,亮剑在手,蓄势待发。 [回到考研首页]
“复试面试时,五、六个老师轮番发问,重点考查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多数同学感到为难,我的分析却让老师们频频点头,最终复试成绩优异。我觉得我之所以能胜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那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详细】
“找导师之前要了解导师的研究侧重点以及他平时的思维习惯,而要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可以直接去实验室找师兄师姐打听。与师兄师姐交流不仅可以获得导师的相关信息,有时还可以得到历年复试的大致程序、考查的重点、知识范围以及应考经验。”【详细】
“如果英语面试是自己口述而不是老师问问题的话,应该尽量浓缩自己的英语介绍,语速千万不要太快。如果你语速太快且句式复杂的话,当你介绍完自己的时候,老师就会毫不客气地表现他的牛:他会把提问你的句子说得复杂而且速度非常快——将心比心嘛,谁叫你刚才表现得那么牛,那么富有冲击性呢。”【详细】
“网上关于复试的指导数不胜数,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不善言辞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自信。复试时要把初试成绩放在一边。初试成绩好的不要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了,差一点的也不要灰心丧气,大家都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最重要的是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最真实的一面。”【详细】
复试的前世:
1917年:我国国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实行先推荐与申请后面试的招生程序。
1978年:国家恢复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制度,建构了“初试与复试并举”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制度。
1986年:政治理论由初试改为复试的尝试。
2006年:教育部首次发文规范研究生复试工作。【详细】
复试的今生:
综观复试的发展进程,无论是过去的复试还是今天的复试,都把“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经济类][管理类][文学类][农学类] [法学类][理学类][工学类][教育学类]
复试导师至关重要,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考生的命运,左右着战局;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为我们出谋献策的最佳“军师”。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他们的肩膀,提前想望那即将到来的复试战场。
“学校会加强专业课的考核,统考科目的复试难度一定会加强,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这是跟往年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对于所报考院校提供的复试资料一定要认真对待。”【详细】
“复试更看重考生的基本学术素养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如英语,可能会用情景对话的形式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
“真实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短时间突击强化训练就能获得的。”【详细】
“一定要敢于回答问题,不要唯唯诺诺。导师肯定不喜欢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便跟导师不一样也不要有顾虑。谁表现得镇定自若,谁敢于明确地发表观点,给导师的印象就会更好。”【详细】
如果能够提前感受复试现场气氛,了解一些新鲜、真实的复试内幕场景,也许能增加一些给你更多的胜算。
我们特别邀请了顺利通过研究生复试的同学,请他们用受现场经验告诉你,如何漂亮地打好“复试”这一仗。【详细】
我们与考生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互动的,我们提出的问题甚至批评意在考查而并非想为难… 【详细】
综合了名校导师意见,采访了众多复试“面霸”,咨询了考研专门机构,从复试程序出发,给考生奉上3月备考复试的“终极秘籍”,期望能对考生有所裨益。
通过上网和询问,了解所报考院校的专业特色,认真复习专业课,尤其是学校指定的复试参考书一定要认真通读。
笔试答题时要谨记:不要机械记忆书本内容,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该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作有针对性的发挥。【详细】
所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精度会直接影响复试老师的评分【详细】
各学科不同,复试实践能力的考核也不尽相同,考生只要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自信饱满地进场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详细】
在复试时对考生分数影响最大的很可能是英语口语和专业课方面的考核。对于外语听说能力的测试,只要提前用心准备就可以了,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难。【详细】
兴奋型:
这类考生在复试时可能:说话语速过快、语气较冲,坚持己见,面对面试老师提出的看法也毫不妥协……【详细】
多动型:
科研工作毕竟是一项相对枯燥、单一的生活。多动型的学生往往容易过于自信,而轻视复试准备。【详细】
沉默型:
要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速度。平时注意提高语速,争取说话简洁扼要并带有积极向上的情绪最佳。【详细】
敏感型:
他们的自信心往往受周围环境影响较重,通常表现不够自信。建议多搜集复试相关信息,多与其他同学交流【详细】
以上是我们对考研复试准备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愿大家认真复习,打好最后一仗,以迎接2013的绚烂春天的到来,祝大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