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偷论文冒充高学历 海外人才为何敢造假?_留学锐话题22_网易留学

偷论文冒充高学历 海外人才为何敢造假?_留学锐话题22_网易留学
导语

10天之内,厦大教授傅瑾和北化工教授陆骏连续被曝光,让我们关注到海外高端引进人才造假这一话题。

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就业或创业,各种计划不缺,各种条件优厚。但现在一看,引进的都是什么样的人才?对于海外高端人才,我们渴求的表现很强烈,但还缺少“择食”!

【相关新闻】方舟子曝厦大女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学位造假

       大学教授假借同名学者论文 被封"史上最牛造假"

pic 话题观察员:方舟子
学者、科普作家,曾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

学术欺诈罪: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建议设立,指利用科学研究活动或科学家的身份进行的欺诈活动。

厦大教授冒充美国名牌大学博士

人物:傅瑾

职务: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

简历(自称):1989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专业;2001年至2009年,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药学系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助教授”;2009年至今,在厦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部担任教授;

调查结果:没有她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学位或曾经在该校入学的记录,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找不到她的学位论文。[详细]

北化工教授冒用他人论文、学位

人物:陆骏

职务: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简历(自称):北京工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学士、多伦多大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2008年,毕业后在美国默克公司担任研发科学家;2011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北化工引进,担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调查结果:将三个不同姓名拼音为JunLu的博士学位、工作经历和论文凑成自己的简历。[详细]

观察员有感:凭陆骏的“实力”怎么可能去北化工

陆骏凭出示的论文发表记录,可以去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当教授,即使回国也可以在国内生物研究最强的大学当教授,怎么可能去北京化工大学,不管北京化工大学在其他领域的声望如何,它毕竟不是国内生物研究的重镇,为什么决定聘用陆骏的专家、评委不觉得蹊跷?

“人傻,钱多,速来”,对学术骗子频频来国内学术界“淘金”的现象,有人这样反讽道。
 
 

 

 

 

 

 

 

 

 

 

质疑:审核有误 对海外人才“饥不择食”?

对于傅瑾的聘用过程,厦大称在傅瑾2004年应聘厦大讲座教授时,提供了假的博士文凭,但是没有被鉴别出来。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海外应聘者的文凭都必须经过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公证,但厦大医学院认为,这只是每年一个月的讲座教授,并不是全职教授,因此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来审核。2008年,傅瑾应聘厦大全职教授,因她已经和厦大合作了4年,学校没有对她提供的证书等再做进一步的严格审核。

 

对于陆骏的聘用过程,北化工没有给出说法。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说,可能因为北化工生命科学学院判断力不是很强,被蒙骗,碰到“好看”的履历饥不择食,没有请专家发表意见。

治理:应重视并做好核查工作

国外博士等人才的招聘是怎样的?厦门大学中文系教师杨玲说,国外博士求职时,都会在个人简历上,写下自己的导师和认识的几位知名教授作为推荐人,并提供他们的详细联络方式。只要雇主和这些人联系一下,基本情况就一清二楚。

 

这种例行公事,国外学者都不会拒绝。而且他们是学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可能与求职者合伙作假。这种验证方法,远比让海归博士交个上千元,让教育部学位认证中心认证学历更经济、更保险。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障碍,那就是人事处不具备核查推荐人资格的能力。所以,还是得让各个院系的聘委会切实负起责任。[详细]

观察员有感:低级骗术在国内都能得逞

这两起造假事件暴露了国内在聘用海外人才上存在着把关不严的漏洞,低级的骗术都可以糊弄过去。其实这些事件有些学术界常识就应该起疑才对。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改善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越来越多海外人才回国就业创业 。
 
 

 

 

 

 

 

 

 

 

 

 

质疑:对造假者“予以开除”了事?

两起造假事件被曝光后,两校目前所作出的处理,都是予以开除。厦门大学表示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向厦大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厦大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出“深刻道歉”。北京化工大学给予陆骏开除处分、解除聘用合同的处罚。

 

很多人认为,这些学术欺诈行为出了问题就辞退了事,造假成本太低。造假成本低是此类事件不断涌现的根源。对于造假者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纵容、隐瞒事实者一律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此类事件,必须让造假者及有关人员付出代价。

治理:追回学术经费 追究刑事责任

造假不仅“成本低”,而且“收益”也不错。据了解,傅瑾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聘期为三年,每年奖金为人民币10万元,并且在厦大有分配的住房。陆骏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中央财政给予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目前,厦大和北京化工大学都未公布对两人获得的上述奖励作出何种处置。

 

有人认为,造假者在职期间骗到的学术经费和个人收入这部分要没收和追回。沈阳大学教授喻海良说,不只是厦门大学辞退傅瑾而已,厦门大学应该自己承担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这几年的待遇。 [详细]

观察员有感:对靠诈骗获益的海外人才应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骗取学术经费,在法律上作出处理的早有案例。2005年,一个名叫刘志刚的自考生冒充北大博士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当成高级人才引进,获得4万元安家费、一套住房,事发后被以诈骗罪判刑3年零6个月。对获益这么小的底层人才处罚这么严厉,为何对靠诈骗获益大得多的海外人才反而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国内高校对于学术造假行为的处理,一般是开除,这样的处理能否遏制造假行为的蔓延?
 
 

 

 

 

 

 

 

 

 

 

 

 

质疑:因学术水平对造假者网开一面?

傅瑾博士学位造假事件被认定后,还有一种声音认为,看人才应更重视其能力而非学位和学历。因为傅瑾在厦门大学三年的工作成绩让她获得了不少“同情分”,有人认为她的水平应该可以获得一个博士学位,有人甚至认为对她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

治理:不要对不诚信行为太宽容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说,匈牙利总统因论文抄袭被取消博士头衔,同时丢掉总统宝座,与之相比,国内对待学术欺诈的容忍度太高了,处理方式令人寒心。

 

方舟子表示,既然连学位都敢造假,说明这个人的学术诚信存在严重问题,其论文的真实性也要打个问号。每次出现这种伪造文凭的事件,总有人说能力比文凭重要,其实这里涉及的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诚信的问题。对不诚信行为如此宽容,也是导致造假泛滥的原因。 [详细]

观察员有感:诚信和学术没关系?

去年4月我揭露过,暨南大学金融学特聘教授苏东蔚在美国Akron大学当教授期间,多次冒用别人身份申请信用卡挥霍,共盗用11万美元,2001年被判刑16个月,刑满后驱逐出境,到暨南大学和新西兰Otago大学任教。2006年被新语丝网友举报,被Otago大学开除。去年暨南说要调查,到现在此人仍然在暨南当特聘教授。

如何能遏制海外人才造假?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不是崇洋媚外的说法。对于海外高端人才而言,我们希望他们带回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相关领域作出成绩。但就是这样,很多“聪明人”瞄准了这一契机,于是海外高端人才迅速增多了。

相信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例两例,但我们不愿看到更多的事件,学术关乎教育,后果可想而知!


锐话题74:美名校中国学生自杀频发

锐话题73:香港富人豪捐海外名校

锐话题72:中国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

锐话题71:学生暑期海外实习成苦力

锐话题70:天价游学到底值不值?

锐话题69:潘石屹不懂名校潜规则?

锐话题68:白富美百万留学月薪2000

锐话题67:中国学生进顶级美高挤破头

锐话题66:状元为何不爱港校了?

锐话题65:全球留学费用哪国最贵?

锐话题64:留学潮带热“洋高考”

锐话题63:85后学神如何逆袭?
编辑:张爱群   时间:2012-08-02 分享到:
| 教育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