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快、更强”存在认识误区,多数人的体育才是正解—— 快乐大运为竞技体育正名 本报记者 慈鑫 注册大学生记者 卢军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大四学生张俊龙,终于在毕业前参加了一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中国男子水球队队员,虽然本届大运会给他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注定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之一。实际上,很多国内外运动员也和张俊龙一样,他们尚不具备争金夺银的条件与实力,只是把大运会赛场当做一次圆梦和发现自我的旅程。 选手学会享受过程才会更快乐 张俊龙很小就开始练习游泳和水球,但他从未离开过学校。在本届中国大运会男子水球队中,张俊龙也是少数几名从未入选过国家队的队员之一。 这也是张俊龙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但中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世界水球强队塞尔维亚队淘汰。在这场比赛中,张俊龙和他的队友仅在第一节顶住了塞尔维亚队的进攻,此后三节,中国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过,中国队一直没有放弃,始终在寻找反攻的机会,用队长谢俊敏的话来形容就是:“哪怕少输一个球也好。” 结果显然令人难堪,但张俊龙并没有太过失望,在进一步看清中国男子水球运动与国际高水平球队的巨大差距后,张俊龙表示,可以笑着和自己多年的水球生涯告别了。 有些大学生运动员的大运会历程比张俊龙更为短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大运会上获得满足感。 伊拉克击剑选手艾哈迈德自费来深圳参赛,没有教练,没有陪练,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甚至根本没有人要求他参加大运会,他参加大运会的目的很简单,“很爱这项运动,想感受一下高手间的较量”。 来自上海电力学院的中国击剑女选手朱菲和艾哈迈德一样,在比赛第一轮即遭淘汰,但朱菲仍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感受:“比赛就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平台,当我站上剑道,我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这就足够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
1997-2021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广告服务 |
不良信息举报 Complaint Center |
廉正举报
×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