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讯 据海南日报 “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缺乏企业的参与,学生虽取得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并不能完全取得企业的认可。”近日,在由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在海口市主办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上,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负责人朱琳揭示的这一问题,在与会的我省职业院校代表中引起共鸣。为此,记者会后走访了多家职校和相关企业,试图从德国双元制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调研其应对之道。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类似缺陷,我省已经在寻找有效的办法,如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企业冠名班级等,但职教专家认为,这些与德国的“双元制”比起来,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及。双元制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培养和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的制造业培养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因此,双元制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这一模式在我国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以及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推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我省的职业教育能从双元制中获得怎样的启发?能否进行一次深刻的机制体制变革?
学校困惑:理论与实践脱节
对于朱琳的说法,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师桂雯雯也有同感:学校能进行语言能力的培训,但对职业能力的培训却很欠缺。海南大学教授詹长智认为,其原因就在于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严重不够。
据德国汉堡商会国际合作部主任斯维博格介绍,在德国,职校学生入学前就需要在企业中寻找到实习岗位,并且通过商会和职校签订培养合同。这样,在学生的全部学习时间中,有三分之二用于在企业的实践,三分之一用于学校专业知识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企业对其认可度也高。
然而,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海南很多企业对参与培训的兴趣不大。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景贵说,学院在联系实习单位、邀请企业技师到校任教等事情上都遇到很大障碍,企业只想用现成的熟练工,不愿支付培训费用。
省高级技工学校机械部主任高宇斌告诉记者,他在德国考察双元制时发现,德国企业每培养一名职校生,一年就要付出1万到1.5万欧元的成本,因为企业把参与培训视为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必要的人力资源投资。但我们的企业还缺乏这种理念。他举例说,省内有家大企业这几年每年到技工学校录用一两百名毕业生,但从未参与到学校的培训中来,更没有对学生培养投入一分钱。
业内人士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激励和强制性法规,促使企业乐意和必须参与到职校学生的培养中。比如,江苏省常州市就建立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并规定企业要提取一定比例经费用于技能人才培养,政府对开展校企合作、实习培训的有关人员给予奖励,对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予以税前扣除。虽然这些措施和德国的双元制还有差距,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学生困惑:学习与兴趣脱节
高宇斌感慨:职校学生中存在一股厌学情绪,有部分学生很难管。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最近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我省职校相当部分学生方向感不强,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职业思想不牢固,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缺乏职业兴趣,他们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是遵从父母或老师要求、或是追随社会潮流的结果;二是企业对职校生在薪资待遇上存在歧视行为。
赴德考察过双元制的高宇斌告诉记者,德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职业兴趣班。学生一周有一天时间到企业参观或通过游戏等形式了解职业特点、培养职业兴趣。这样,学生到九年级即初中毕业时,即已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对职业选择初步确定了方向。另外,德国职校学生社会认可度高,待遇上高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也使得职教生的生源质量有了保证。
教育人士认为,德国双元制的这些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引进。
企业困惑:用人与供给脱节
“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海南新世通医药集团副总经理蔡郴花告诉记者,公司在海南6年的经营历程中,对这一点感受特别深。
她说,公司从学校招来的毕业生上岗后,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适应岗位要求。有教育人士曾向她建议,与其这样,不如由企业一开始就在职校实行订单式培养,但企业也有苦衷,投入成本培养出的人才,经常被别的公司挖走。其大环境就在于大部分企业不愿投入培训成本,只想用现成熟练工,对投入培训的企业造成了挤压效应。
据了解,海南制药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职业人才的需要显得特别紧迫。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世通集团自己开办了一家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药业人才。但由于场地有限,招生规模一直无法扩大,办学较为艰难。
采访中,有关人士一致的看法是,要让企业深度参与到职校学生的培训中,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在德国,双元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学校和企业,还涉及政府、行业协会等。这其中,行业协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负责组织招生、组织考试、监督企业以及教育效果评估、证书颁发等,已经拥有了部分政府职能,有很大的权威性。而我们的行业协会没有这样强大的职能,根据实际需求,应该由政府出面,对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进行改革,有效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学实践。(海南日报记者 李科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