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教育 > 正文

中国的北京 世界的学术之都

0
分享至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张喆)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一座具有悠久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对于人才、学术资源的聚集效应在国内首屈一指。她是中国的首都,更是世界的北京。2014年5月31日,“北京建设学术之都”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就如何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学术之都的话题展开了讨论,研讨旨在集思广益,深入探究“学术之都”的内涵与外延,并指导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建设北京学术之都”研讨会举行 张喆摄

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主持,与会专家有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北京社科联党委书记韩凯,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郑杭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党委书记韩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原校长文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董晓萍,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乔东亮,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清华大学教授、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北成,全球比较研究会(英国)会长常向群,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贝淡宁。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张喆摄

建设“学术之都” 打造国际话语权

关于建设北京学术之都的研究,不仅对于北京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发展以及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强:建设“学术之都”有一个国际话语权的问题,中国现在经济上去了,有一定话语权,但是还没有太强的文化话语权,我觉得中国学者应该有学术自信,特别是像社会科学。

李强:社会科学有些部分中国还是领先的,例如,古文字研究。但是比较核心的领域,基本上是西方控制着话语权。我们也在探讨我们大的制度转型,难道我们的制度转型都要在西方才能解释?学术的话语体系当然不能忽视西方学术,但是也必须讲讲本土化。老一代的社会学家,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在本土化上作出重要贡献。例如,清华的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特别突出的,当时像费孝通先生、潘光旦先生、李景汉、陈达先生等,都是上世纪30-40年代中国社会学在国际上一流的学者,因为全世界都承认,他们的本土化做得特别好。今天,究竟我们的本土化做的怎么样,我觉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韩凯: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提出过五个“之都”,目前回过头来看待这个问题,“学术之都”的课题恰逢其时,有很大的价值。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进行了视察,并召集京津冀三地的负责同志在北京开了座谈会,会上他做了重要讲话。对于北京的定位他提出四点,在以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与政治、文化、国际交往是有交叉的。“建设北京学术之都”课题根本的意义是“先进文化之都”,容纳了人文、科技等多种领域。在人文、文化层面,作为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学术必不可少。从目前整个部署来说,我们现在研究“建设北京学术之都”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

洪大用:国际上认可的不仅仅是军事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硬力量,更重要的是文化方面的软实力。所以着眼于长远地扩大国家持续的影响力,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我想这是我们建设北京学术之都,建设我们这个文化中心,促进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意义。

郑杭生:看重自己的传统,看重自己现有的东西,但是需要进行很好的提炼,提炼之后与国外大家进行对比。关于中西关系我曾经说“三个再”——对国外的东西要“再评价”,对自己的东西要“再认识”,对现实的东西我们要“再提炼”,这样才能够本土化,在世界上才有我们的发言权。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担任研讨会主持并发言张喆摄

“学术之都”是引领,不是跟从

建设学术之都,不仅需要在学术水平上日益精进,还需要敢为人先的学术气魄。我们需要的是在学术界的引领,而不是甘为人后的亦步亦趋。

陈吉宁:“学术之都”是引领,不是跟从,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缺少一种学术自信、一种学术环境,缺少更好的学术文化。要建设学术之都,没有学术环境就没有学术批判,没有学术批判就没有学术自信,也就没有学术独立,就很难去引领。

乔东亮:我个人觉得建“学术之都”主要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如果不需要引领,跟别人走咱们建“学术之都”干什么?人家说怎么办,人家怎么命题咱们解答就行了。现在建学术之都就是我们就想引领世界、引领全国、引领北京。这三个引领我觉得是我们研究如何建,为什么建“学术之都”的核心和灵魂。

怎样的北京,怎样的学术之都

建设北京学术之都,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我们究竟身处一个怎样的北京,又要建设一个怎样的学术之都呢?

文魁:建设“学术之都”,从北京来看有它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有丰厚的学术资源,缺点就是学术生态还没有达到。

董晓萍:北京在众多的文化名城当中是最有政治文化影响力的首都城市,是中国高校最多、文化遗产分布最多的城市。北京也是全国性的宗教机构、外国使馆、驻华国际组织的所在地,北京学术史是在这种历史氛围下积淀起来的一份特殊遗产。

李正风:对北京市建设学术之都的设想,往往是从平台支撑的角度出发,想搞一些有世界影响的论坛,也借这样的论坛发出中国的声音,这是一种考虑。但仅仅只是从这种角度出发是不够的。北京要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世界学术之都,不仅要集聚国内优秀的学术资源,而且要汇集全球优秀的学术资源,更要努力成为引领学术思潮的学术之都。

“建设北京学术之都”研讨会 张喆摄

大学与城市

每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发展都和所处的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对于学术资源、人才资源的汇聚为城市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与发展的动力。

陈吉宁:大学在定位上除了创造知识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对社会的反思。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最好的学校都是远离大都市的学校。大学在培养人上需要离开浮躁、功利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但是大学跟城市的关系又很复杂,它又能够带动城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的社会功能在重塑,近年,各国都在试图把科技的东西,或者学术的东西跟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讲,一方面不想让大学功利化,另一方面大学对各种资源的聚集能力能够带动区域新的发展。这个矛盾怎么来解决,也是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

陈吉宁:清华、北大等学校都得到了很多北京市的支持,但大学的发展战略其实并没有融合到北京市的发展战略之中。最好的学术资源没有充分地被北京所发挥、利用。反过来,因为缺少这种非常强的互动关系,也给我们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困惑和问题。在建设北京“学术之都”的时候,中央这么大一个体量的高校怎么能够融入到北京的体系之中?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洪大用:“都”是一个城市的概念,讲这个学术之都实际上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学术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要成为世界上的学术之都,学术的发展和这个城市本身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变得非常重要。从这个思路引申开来,我觉得学术之都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个长期的任务里边可能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的文化、条件方面的建设。

李正风:一个城市的发展要有这样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能够集聚人们创新的热情,能够把各个方面的创新资源吸引过来,而且能够提供一个培育和释放创造力的舞台。我觉得这是我们所讲的学术之都。

常向群:“学术之都”光讲大学可能不太够,大学和社会、和城市怎么结合。这是一个增长点。

北京社科联党委书记韩凯在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张喆摄

批判、传承、包容、发展

如何建设学术之都,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建设学术之都,是学者们思考的一大问题,要学术,就要有批判,这是学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更加需要一种传承、包容的胸怀。

李强:自由的学术环境,第一个要素就是学术批判。学术在一定氛围下才能产生,从发展来看我们的学术也在逐渐改善,重要在创建这个条件。

乔东亮:不是否定和批判别人就是学术,还要有更深的境界和更高的格局才能谈到学术上。

郑杭生:建设“学术之都”第一个要处理好的关系就是中西关系;第二要处理好的关系是古今关系,我们有这么长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这个时期形成的各个流派是迄今为止各种思想的源泉;第三个关系是理论与现实、与实践的关系。这几个关系是核心问题。

韩凯:我们在研究文化之都的时候,北京既是首都,又是政治中心。学术工作者应该具备更多的包容性;同时,也要固守自我,跟随西方亦步亦趋,反而是一场灾难,我们将更难以走到世界的前面。我们要有我们的中国特色,但同时我们应该是包容、融合的。

洪大用:建设学术之“都”应重视其“神”的内涵,这样的“都”不仅是意味着资源、人才、学术活动、学术组织、学术成果等等的集中,更重要的是坚守一种学术灵魂、培育一种强大的气场,这种气场应是渗透着实践关怀和世界眼光的、包容的、平等、探究的学术研究氛围,最重要的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崇尚原创性,关注真问题。作为学者,需要有一种关注当下又超越当下、关注中国又超越中国的意识。我们需要有数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关切,需要对未来中国以及世界将会发生的变化具有高度敏感。如此的精神氛围和气质也许才是“学术之都”的灵魂。

刘北成:我觉得现在已经提出来的北京精神就很好。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个口号对于建设学术之都非常合适。我们的文件、各种口号上都应展现出来的一个包容的气度。只有包容,才能产生真正的创新。

跨越语言的鸿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学术

中国的学术成果,尤其是文科研究的进展,往往会由于语言的问题而面临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困境。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和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让语言不再成为屏障和鸿沟,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李强:国内现在的学术成果怎么得到国际公认,文科责任更大,因为文科的索引系统完全没有与西方接轨,中国的所有期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都没有进入西方的SCI体系,这里面有语言的问题。也有人说把它翻译过去,但是用英语语言写的文章整个话语体系是不一样的,思维逻辑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翻译的总是效果特别不好。

韩震:我们的文化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的语言跟别人也不一样,其他国家的语言很快就互相理解了,到中国以后这个难度是大很多。建设学术之都一是累积层深,第二是创新能力,第三是强大的传播能力。

刘北成:讲到传播和交流。如果我们不断地讲出有创造性的、很好的东西,我想外国人会很乐意、很主动地学习你的语言,来了解你的东西。不过,哪怕是创造性的研究,却是用很陈腐、很教条的话语包装起来,即使翻译过去,人家对你的东西也毫无兴趣。

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学术研究更是如此,学术归根结底是人的思想上的创新,离开了人,也就谈不上学术研究,所以人才队伍的对于建设北京学术之都而言,显得格外重要。

李强:学术管理的机制上,我们现在在大学管得多,真的能够让一个人有独立创新的少。在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怎么来处理“引进来”和“本土化”,整个的人才队伍究竟怎么来建设,这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乔东亮:第一、人才的生存,评价体系对学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让人才能够很好的生存。第二、人才的发展,现在学术界没有建立起一个好的通道,我们引进了一些优秀人才,发展发展就打退堂鼓了,吃不饱肚子、得不到社会尊重和认可。学术人才会不会风光起来?当然有一部分学术人员特别风光,这是他的人生追求、价值追求,那是非常难得的,这不是我们政策寄予他的关照,而是人家本身的人性决定的。

中国的北京,世界的学术之都

如果仅从国内城市的学术水平与规模而言,北京当之无愧是中国的学术之都,但是,学者们并没有满足于中国学术之都的地位,而是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力图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学术之都。

王邦维:北京要成为一个学术之都,如果在中国国内范围来讲,基本上可以达到学术之都的身份了,现在全国的高校最好的集中在北京,当然各地还有一些很好的高校,现在建设北京学术之都应该是建设世界性的。

乔东亮:如果我们建设学术之都一定是全国的,一定是世界的,只不过放在北京,它其实是世界的学术之都。

洪大用:我们到底想建设一个什么意义上的“学术”之都?是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为重点,还是更加侧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是偏重学术之末的应用层面,比如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之都”等等,还是重在学术之本的的学术层面?是引进推广西学,还是弘扬光大中学,抑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学?我觉得简单地偏执一端的两极思维,可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需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构筑融合的、全新的学术体系。这种学术体系是与创造美好社会、引领世界未来相适应的。

洪大用:我们建设北京学术之都,这里的“北京”应该不是指北京市,也不是首都的涵义,它实际上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术中心的概念。我们建设这样一个学术之都,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在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基础上,着眼于谋划未来、引导世界的一种自觉努力,是促进世界学术发展、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提升国家影响力、形塑国家形象的一种自觉探索。所以,“建设北京学术之都”需要适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刘北成:建设学术之都,就是要创造一个能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条件,而不应强求统一的话语、学派。现在北京面临城市转型,要把世界高端人才都聚集到这儿来,就应该在北京现有基础上,展现出一种包容的气度,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觉得能够成为这里一份子的环境,使其能够获得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学术之都”。

记者手记:

北京厚重的文化积淀注定了其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注目当下的北京,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璀璨的文明与历史,更是继往开来的热情与海纳百川的气魄。中国近几十年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我国SCI发表总数已居于世界之首,然而,正如陈吉宁校长所言,“好”和“强”才是学术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设世界性的“学术之都”需要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与积累,需要整个社会对学术界更多的关注与认同,更加需要一种开放的胸怀与学术的自信。在这个学术的北京,包容、汇聚起来的不仅仅是北京的学术,更是中国的学术、世界的学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又反转了!卧铺“挂帘”事件当事人出面澄清,网友气愤:又被骗了

又反转了!卧铺“挂帘”事件当事人出面澄清,网友气愤:又被骗了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4-18 20:59:59
61岁阿姨到上海这家医院看中医,一次花了近24万元!不给病历不知药名,让人心惊肉跳

61岁阿姨到上海这家医院看中医,一次花了近24万元!不给病历不知药名,让人心惊肉跳

新民晚报
2024-04-19 16:08:37
周冬雨最新生图,怎么变这么漂亮了?简直美的都不像她了。

周冬雨最新生图,怎么变这么漂亮了?简直美的都不像她了。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4-19 16:45:31
只会传安全球的中场,算什么“大师”?

只会传安全球的中场,算什么“大师”?

绿茵守望者2021
2024-04-19 10:45:33
民意不可欺!道德警察重返街头,伊朗民众喊话以色列:打他们

民意不可欺!道德警察重返街头,伊朗民众喊话以色列:打他们

娱宙观
2024-04-17 09:59:47
中东果然出了叛徒,伊朗报复以色列,炸出个伪朋友:战争的残酷性

中东果然出了叛徒,伊朗报复以色列,炸出个伪朋友:战争的残酷性

强国新武器
2024-04-18 09:55:23
毛泽东为何不喜欢刘伯承?这事还得从1932年的宁都会议开始说起

毛泽东为何不喜欢刘伯承?这事还得从1932年的宁都会议开始说起

拙言问史
2024-04-10 16:26:29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城中之城》遭恶评,这位关系户承担责任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城中之城》遭恶评,这位关系户承担责任

崽下愚乐圈
2024-04-17 16:15:08
对日本咬牙切齿,对俄罗斯噤若寒蝉?中国某些人为何如此双标?(二)

对日本咬牙切齿,对俄罗斯噤若寒蝉?中国某些人为何如此双标?(二)

静夜史君
2024-04-13 07:02:34
27.5%关税,比亚迪放弃美国市场,失去比亚迪,美国会失去什么?

27.5%关税,比亚迪放弃美国市场,失去比亚迪,美国会失去什么?

科技铭程1
2024-04-19 19:55:30
湖南水利厅长、岳阳市公安局长等5人,拟进一步使用

湖南水利厅长、岳阳市公安局长等5人,拟进一步使用

新京报
2024-04-18 20:23:35
5月即将喜提上上签!恭喜中标,这4大生肖大吉!

5月即将喜提上上签!恭喜中标,这4大生肖大吉!

书山有路勤为径
2024-04-20 00:00:26
官方披露:已任湖北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的李涛严重违纪违法

官方披露:已任湖北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的李涛严重违纪违法

澎湃新闻
2024-04-19 21:26:27
常州千亿民企,出了一个“最美二代”接班人

常州千亿民企,出了一个“最美二代”接班人

奔流财经社
2024-04-18 07:19:32
进入5月,运势逆转,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三个星座

进入5月,运势逆转,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三个星座

小晴星座说
2024-04-18 16:38:00
丰田首款国产四驱MPV上市,起售价首次进入30万以内

丰田首款国产四驱MPV上市,起售价首次进入30万以内

界面新闻
2024-04-18 21:48:18
7:0!梅西彻底甩开C罗,德转列近三年冠军对比,葡萄牙球星太尴尬

7:0!梅西彻底甩开C罗,德转列近三年冠军对比,葡萄牙球星太尴尬

祥谈体育
2024-04-19 15:01:31
【电子警察】闯禁令!内环地面外牌限行!记1分,罚200元!

【电子警察】闯禁令!内环地面外牌限行!记1分,罚200元!

上海交警
2024-04-19 16:20:39
5换1,再见库里!勇士酝酿交易,文班亚马盼第二年复刻邓肯夺冠?

5换1,再见库里!勇士酝酿交易,文班亚马盼第二年复刻邓肯夺冠?

天气如你
2024-04-18 21:30:54
北京一四合院4.5亿元起即将开拍,3.6万余人围观,暂无人报名

北京一四合院4.5亿元起即将开拍,3.6万余人围观,暂无人报名

极目新闻
2024-04-19 17:33:46
2024-04-20 03:00:49

头条要闻

媒体:以色列对伊朗的反报复刀刀见血 要真的打痛伊朗

头条要闻

媒体:以色列对伊朗的反报复刀刀见血 要真的打痛伊朗

体育要闻

米切尔这次对线不会输了吧

娱乐要闻

北影节开幕之夜,内娱女星千娇百媚

财经要闻

新华资管香港的秘密:猛投地产或致巨亏

科技要闻

最沉默的李想,最便宜的理想

汽车要闻

风神L7预售 东风汽车北京车展阵容公布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家居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春色满城关不住|千阳春日限定美景上线了!

亲子要闻

一岁多小孩推着妈妈,妈妈坐在孩子的小车上“我感觉他应该是自愿的”

家居要闻

光影浮动 色块碰撞与线条起伏的情感呼应

手机要闻

华为Pura 70系列:正式说你好!华为Mate60系列:逐渐说再见!

公开课

睡前进食会让你发胖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