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教育 > 正文

毛坦厂中学陪读老人扎堆:孩子多是留守儿童

0
分享至


75岁的陪读奶奶,每天剪线头攒钱买鸡块给孙子

很难说得清,这间十几平方米的粮油店,究竟容纳了多少老人的笑声和浑浊的眼泪。

它距离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仅一墙之隔,陪读老人是店里最准时的客人。每天下午2点前后,逼仄的小店就被弯腰驼背、穿着袖套围裙的老人塞满。坐在面粉堆、旧木桌以及自带小板凳上的老人絮叨着家长里短,有人说起孙子的趣事,有人嘟囔儿媳妇不孝顺,也有人掰着手指又数了一遍孙女高考的日子。

时针指向下午4点半,老人们准时离开,有的钻进住了28户陪读家长的四合院,有的消失在建满各式“学生公寓”的街道拐角,孙辈就快放学,他们得回家准备晚饭了。

店主高绪琴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67岁的老人在毛坦厂已陪读14年,14年里,她先后陪着3个孙辈在毛坦厂中学读完高中。今年,外孙女即将高考,高绪琴终于要回家了。

她记不清,小镇何时多了一茬儿又一茬儿的陪读老人。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从附近街道的角落凑过来,和她一起听庐剧、聊天,如今,每天都有10余个老人前来。

他们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却熟知彼此的经历。

用高绪琴的话说,几乎每个老人的故事都是相似的。他们大都来自农村,许多人还不识字。为了在外务工的子女安心赚钱,老人承担了陪读的责任。那些被陪读的孩子,也多是他们一手带大的“留守儿童”。

这个庞大的群体难以统计具体的数量。他们中,有的年纪86岁。有老人一陪读就是14年,还有老人前后陪读20年,送走了8个孙辈。

这里少有背井离乡的漂泊感, “留在老家干啥?老骨头一把,农活也做不了了。”一位陪读奶奶语气很坚决,“我一点儿也不想家,我只怕给儿女添麻烦。”


毛坦厂中学


住了十几户陪读老人的四合院

“这里用得上我”

粮油店开在小镇的学府路上,向西不到百米,就能走到毛坦厂中学的老北门。贴着学校墙壁而建的学府路弯弯绕绕,各色商铺和越盖越多的“学生公寓”挤在一起,数以万计的学生和陪读家长在这里居住、消费,最终变成小镇GDP里不断上涨的数字。

68岁的胡宜霞便是其中之一,早上,她是粮油店的顾客,下午是聊天听戏的主力军。

对这个安徽农村老人来说,晚年离乡并不是值得悲伤的事情。一年前,当她又一次坐上汽车,离开几十公里外的老家时,她没有哭,甚至还带着笑。

“这里用得上我。”她说。

事实上,漂泊的感觉胡宜霞并不陌生。为了全家老小的生活,她去过六安,也到过合肥,洗过碗、养过猪、还种过大棚蔬菜,后来,岁月一点点把她的腰压弯,工厂不再收留这个老人,她回到了记忆里有些模糊的家乡。农具变得沉重硌手,她干不了农活,成日叹气。

这一次,远在江苏打工的女儿在电话里问她,能不能去毛坦厂照料外孙女的生活,电话这头的胡宜霞直点头。

她很清楚女儿的处境,“在外面打工的,干一天活儿才能有一天的钱,不干了回来陪读,家里要用钱咋办?”

“这个活儿轻松,就洗洗衣服做做饭”。胡宜霞在电话里让女儿放心,“我一个人没有问题。”

70岁出头的杨云觉得,在陪读这件事上老人没有立场说“不”。几年前,大孙女在毛坦厂中学就读,孙女一再央求奶奶能去陪她,可杨云正准备做心脏手术,自己从小带大的孙女在电话里撒娇,她就在电话那头流泪。

手术要花好几万元。在合肥的医院,她不止一次想“死在这儿算了”,“辜负孙女又浪费儿子的钱”。每想一次,就哭一次。

后来手术成功,身子还没养利索,她就到了毛坦厂镇。孙女即将高三,紧赶慢赶,她总算赶上了。

只是,孙女没能考上本科。老人说,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过错”。

脸上沟壑纵横的李玉不敢犯这个错。孙女今年高三了,她第一次离开住了70多年的家乡,翻山越岭来到毛坦厂镇。皖西地区山脉绵延,中巴车拐了几个弯她就认不得回家的路了。

李玉说自己不想家。

她不清楚家离这儿到底有多远。这个老人只知道,“回家”意味着往返100多元的车票。她舍不得。在2元钱只能买到5个青椒的毛坦厂镇,一切有关钱的事,“都是大事”。

尽管从未亲眼见过,但她晓得儿子一天要干十来个小时,工厂里大白天也开着灯,车间到处都是人。儿子的活儿多,又累又苦,还不敢请假。从月初忙到月末,才能换来她和孙女赖以为生的钞票。

“你能看到的,都是身体健康、能来陪读的老人。”李玉的邻居、一位陪读妈妈说:“我也想出去打工挣钱啊。在这儿陪读只出不进,我着急啊,但实在是没办法。”

她和李玉居住的四合院里,共有28户陪读家长。其中,陪读奶奶占了近一半。四合院挨着学府路,因为地利颇受陪读家长的欢迎。院里吃水都靠水井,厨房和厕所各有1平方米。院子的空地,搭满了朝着各个方向的晾衣杆。

四合院的正东方向住着陪伴了8个孙辈读书的李认真。20年前,54岁的李认真在家乡开始了自己的陪读生涯,为孩子做饭洗衣一干就是20年。李认真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别的事儿也做不了,就这事还能做,“我见不得孩子累。”

因为晕车,她极少回老家。她有意隐瞒了白内障和高血压症状的严重程度,害怕儿子把她“撵”回去,不再让她陪读。她“家”的门口垒着木屑和废沙发的垫子,这些都是李认真闲暇时拾荒来的,为的是烧水能更快点,让孙子少等一会儿。

东北角则是高绪琴的“家”。她已经记不得在毛坦厂的14年里,自己搬过几次“家”了。不过,这次搬“家”她极其满意,四合院是平房,“不用爬楼梯了”。她的腿脚这几年变得异常肿大,脚脖子肿得像个桃子,老人要做生意,不愿意在供货商和客人前露怯,她套了两层秋裤,把变形的腿裹得严实。

14年前,她开始照顾在毛坦厂读书的大孙子。那时,毛坦厂中学还不是今日的“高考工厂”,学校只有如今的“一半儿大”,校外农田一片儿接着一片儿,50岁出头的高绪琴觉得自己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气。骤然离开田地的她不愿憋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干不了活,挣不了钱,还要花儿女的”。

女儿替这个不识字的老人盘下了粮油店,又教她算账、进货,学了几次她就亲自上阵,让女儿外出打工去了。

高绪琴说,陪读老人来到毛坦厂镇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她理解那些衰老的面孔,“谁不心疼自己的儿子女儿呢?谁不心疼钱呢?”

86岁的陪读奶奶赵真慧记得,自己是儿子陪着来的毛坦厂。房东瞅着老人直嘀咕:“你年纪这么大,出了事咋办啊?”

“我身体好得很,没问题!”她笑呵呵地回应。

一旁的儿子送完祖孙俩就准备回工厂了。站在狭小残破的出租屋,这个中年男人突然难受得不行。他忍不住对着一头白发的母亲说,太苦了,别遭这个罪,别陪读了。

86岁的母亲笑着安慰儿子:“不怕不怕,老家来陪读的亲戚朋友这么多,都可以照应我。你放心走就是。”

高层小区和商铺越建越多,可老人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少

迈进四合院边上那个没有门牌的粮油店前,胡宜霞过了“很痛苦”的一段日子。她太“闲”了,陪读这个活儿,比起昔日的农活和打工实在轻松得过了头。每天只需做一日三餐,再把孙女的衣服洗了便是。除此之外,她有大把空闲的时间。

搁在过去,她要一个人扛起几十斤重的种子和化肥,从田的这头撒到那头,或是顶着高温在大棚里工作一整天。

来到毛坦厂镇,一开始,她跑去服装厂帮人叠衣服捆衣服,一天干十来个小时,工钱三四十元。女儿发现后不让她再做,她只好逛街。她打算给自己买件马甲,可繁华的毛毯厂镇怎么找也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店都是开给城里的陪读家长的。”她默默地说。

在陪读14年的高绪琴眼里,这座繁华的小镇里,高层小区和商铺越建越多,可老人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少。

李玉不识字,也不认路,因为害怕迷路,她不敢出门,买日用品只能靠孙女。她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常常一整天窝在没有阳光的屋子里。“打麻将?那是人家有钱人的事。”她摇摇头,“农民哪里打得起麻将。”

到后来,她甚至“憋出病了”,吃不下、睡不着,很快掉了十几斤肉。匆匆赶来的大女儿把她送到医院,打了点滴,开了药。她问了问医药费,心疼。

从医院回来后,她开始和一些陪读妈妈聚在一起做十字绣。打毛线成了她如今最大的寄托。只是,她总记不住针线的走法,每次都得靠“姑娘们”的帮助,才能编织出像样的毛鞋。

她一点点融入了这个圈子。“姑娘们”出去买米买面她也跟着,她们爱绣100多元一件的十字绣,而李玉更爱5元钱两团、能装满一大袋的毛线。

起初,高绪琴的粮油店并没有听戏聊天这个“固定节目”。她习惯午后待在店里,拿出听戏机,放上一段庐剧,轻声跟着哼。下午生意不好,她又不识字,听戏算得上唯一的爱好了。

这段音乐吸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陪读老人。那时,她才注意到,毛坦厂的陪读家长里,有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的银发老人。“他们都很少出门,没什么朋友亲戚,也没有什么消遣。”高绪琴说,“陪读老人无处可去。”

后来她上街,慢慢发现,老人其实并不难找,平房里、露天街边小店撑起的牌桌上,都能看到陪读老人的身影。他们的身份很容易辨识——老人身上总系着围裙,以及蹭了油污的袖套。

陪读老人的作息跟着学校转。上课的时间,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听戏聊天,到了饭点,高绪琴会溜到屋里做饭,不着急离开的老人会自发帮她看店。

有老人在别处买了鸡蛋,担心缺斤少两,总要提着鸡蛋来店里,借用高绪琴的秤,再称上一称。

如果发现被商家占了一两元钱便宜,七八十岁的老人会“哎”地一声叫出来,抱怨上几句。

没人比高绪琴更能理解那一两元钱的意义了。粮油店刚开时,她为了多挣点,便增加了送米的业务,只要多给2元钱的跑腿费,这个花甲女人愿意把大米扛上楼房的高层。站不稳了,就死命用手卡住,不让大米掉下。

后来,她老了,外送的业务开不了了,她就在店里摆上黄豆、红豆、绿豆和海带豆皮,“现在讲究营养,这些东西买的人多。”坐在木凳上的高绪琴说。这家小店的收入每个月差不多能抵消掉老人和孙辈的开销。

陪读奶奶中,她是难得的有收入者。更多人,能仰仗的只有儿女每个月寄来的生活费,钱一个月一寄,有时几百元,有时1000元出头,房租只能从中掰碎了挤。四合院的房东很清楚老人的境况,她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这些陪读奶奶今天交三百,明天交五百的,好些天才凑够房租。

一批老人走了,暑假过了,又会来一批

每年6月初,总有一批陪读老人要离开,很多人走之前都会来店里道别,也有人悄无声地就离开了。送走了数十个陪读老人后,今年终于轮到高绪琴离开了。她心里记挂的是店里剩余的物资该如何处理,大米她几个月前就不进货了,只挑些卖得快的豆子和姜蒜进货。

她很清楚,自己走了,粮油店势必要盘出去,陪读老人也许就会少了一个听戏聊天的地方。


陪读老人聚在一起听戏聊天

在那间十几平方米的粮油店,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传统”:一批老人走了,暑假过了,又会来一批。这不是终结,而是轮回。

有陪读老人犯了高血压,半天都没熬过去就走了,家里亲人赶来,孩子没毕业,还得继续陪读。也有老人临时接了亲家母的班,对方要回去照看患病的女儿,孙女只得交给外婆来照顾。

一名在毛坦厂中学就读的高三学生说,正是这些默默流动着的老人,在深山里的毛坦厂镇撑起了一个个历经变故、离别又摇摇欲坠的农村家庭。

老人们一直都是彼此间最熟悉的陌生人。高绪琴能轻易地总结出,这些同省老人和自己相似的经历——子女赶上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大潮,从不同的乡村出发,来到大大小小的工地、工厂和企业,最后变成安徽省1415.4万外出农民工中的一分子。

胡宜霞的女儿女婿外出务工快20年了,生下孩子后,她在老家帮着带到了五六岁,孙女随后被接到父母身边,10余年过去,祖孙又一次重聚,地点在毛坦厂中学。

陪读前,孙女曾和外婆胡宜霞抱怨,有时食堂的饺子都没煮熟,夜里熄灯了想看书还得偷偷摸摸的。

“是我带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心疼?”她毅然选择在67岁的年纪再次出发,老伴则留在老家,一边儿照顾田地,一边儿看护小孙子。

李玉不喜欢把孙女比作“留守儿童”,在她眼里,孙女啥都好,听话、懂事、孝顺,“我让她别玩手机,她马上会放下的”。

86岁的陪读奶奶赵真慧从不哀叹一家人的四散离别,这个老人说,自己只记得“孙孙特别乖”,这个小孙子爱和自己开玩笑,遇上赵真慧做了自己不爱吃的菜,孙子就跟奶奶说:“我要给爸爸告状哦!说你不让我吃饱。”

可转头,孙子又拿着零用钱给奶奶买了一副“酷酷的”紫色墨镜。赵真慧喜爱极了,哪怕是大阴天的下午,她也要戴着墨镜坐在小板凳上,抻长了脖子,摇着头听戏。

74岁的李认真不爱听戏,习惯一个人待在屋里盼着孙子放学。夏天,孙子回来直呼热,她感叹,“你再小点就好了,这样奶奶就可以把你抱在怀里了,给你吹风,像小时候一样”。

不过,有关孙子的回忆也不都是美好的。10多年过去了,高绪琴想起自己的大孙子还是“心疼”,大孙子不喜欢念书,上学时总偷偷跑出去玩。一次,大孙子放学没回来,老人找了整整一个晚上。

为了子女每个月少出一点生活费,这个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她的店铺原本不朝向学府路,趁着天黑,她跟人连夜把门打出来,就为了“能让生意好一点”。

她刚来时,店铺的年租金只要一两千元,镇上一栋房子不过四五万元,高绪琴那时甚至动过念头,努把力也许能把店铺买下来。14年过去,毛坦厂的房价飙升了10倍不止,她的肩膀塌了、手变形了、腿脚肿了,两只手再不能伸直了,衰老的她依旧没能赶上小镇发展的节奏。

生活还得继续,每天夜里哼哼着熬过病痛,天亮了,高绪琴还是会在5点30分准时起床做饭,再准备一天的生意。

18岁的孙女说,外婆这一生“很不容易”,自己从她身上学会了一个字,“忍”。

这个女孩告诉记者,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很多同学有时候脾气上来了,回家就冲着父母爷爷奶奶发火,一会儿说饭菜的味道咸了,一会儿又说味道淡了。她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好孩子,她也常常想发脾气、想抱怨,可每次回到家,看到外婆的样子,就发不出脾气,“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

高绪琴在给孙女做晚餐

成绩好,是我孙子。成绩不好,也是我的孙子。

孙辈算是粮油店最热门的话题了,但这些陪读老人甚少讨论孩子的成绩。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识字,也分不清“一本”“二本”的区别,对大学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清华北大”。

但老人有属于自己的、关注孩子成绩的办法——去瞧学校每个月贴在墙外的成绩榜。胡宜霞只认识自己和孙女的名字,每次发榜,她都会悄悄扫一眼,看看孙女是否上榜。

高绪琴不去看榜,但她会问小孙女:“你这次考得如何?”

“上榜了。”孙女淡淡地回答。

“是榜头还是榜尾啊?”她不依不饶。

孙女噗嗤一声笑了,“反正上榜了。”

每次讲起这些故事,粮油店都会传来一片老人的笑声。可笑声过后,也时不时会有人掉眼泪。有老人说,自家孙子并不尊敬自己,每天只给自己发个5元10元买菜。

因为不会使用银行卡,陪读老人一般都靠孙辈每个月去银行取生活费。这个老人的孙子管钱,却不愿多给奶奶一点钱买菜,老人无奈,只能日日挑些剩下的素菜。

她心里清楚,儿媳妇不喜欢自己,自己抱怨几句还会被儿媳训斥。

“我要是遇到这种事了,就跑回老家,有手有脚饿不死人。”高绪琴愤愤不平。

半响,老人叹气,“跑?能跑回哪儿去啊?”

胡宜霞不喜欢说这些“委屈”,她觉得,现在的一切“很幸福”,“没什么不满足的”。她为孙女开过一次家长会,虽然人还没走进学校就被保安拦下了。

这个老人不敢对孙女的学习有任何的要求,“娃娃已经很努力了,每天晚上都学到1点”。她也理解不了很多城里父母为了学生成绩对孩子又打又骂,“不满意也要满意,就是那个水平了,能考上的毕竟是少数。”

“考不考得上都是孩子的命,我们输在起跑线了。”这个老人难得地哽咽了,她埋怨自己没本事, “我一个农村妇女,什么补品、什么营养听都听不明白。”她说,自己来了毛坦厂镇,进了超市,才第一次知道黑米、豆子的“营养价值”,才知道米粉冲水喝了有营养,才知道30元一斤比牛肉还贵的基围虾“给娃娃吃有好处”。

李玉的态度更坦然,“成绩好,是我孙子。成绩不好,也是我的孙子。不可能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我就不陪读了吧?”

在毛坦厂中学读书很苦,每天孩子中午和下午回家吃饭基本都得靠“刨饭”,胡宜霞心疼孩子。她知道,这已经是孩子最好的路了。作为一所“超级中学”,毛坦厂中学以其每年超过90%的本科上线率和超过50%的一本上线率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六安周边县市的学子。

“读不出来就只能做苦力。起早贪黑,进厂讨生活。”胡宜霞实在不愿孙辈走上自己的老路,年轻时因为没有文凭,这个老人靠四处打工谋生,漂泊无定,需要天天看老板的眼色讨生活。

“读书考大学是最好的出路了。”这些话她从未给孙女说过,“我压力大,她压力更大啊。”

高绪琴知道,那些孩子早晚会明白这些朴素的道理。就像自己那个调皮的大孙子,参军后,孙子仿佛变了一个人,没人知道他在部队里经历了什么,这个逐渐长大的少年,只用了一句话解释了一切:“奶奶,你一定要让妹妹好好读书。”

陪读事业,还将继续

一年到头,粮油店的聚会只在春节假期停下。放寒假了,老人们像归家的候鸟,带着孙辈在短短一两天里走了个干净。

高绪琴也在回家的路上。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毛坦厂镇发展太快了,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进口超市、各大连锁超市纷纷入驻,来小店买米的客人越来越少,老主顾只剩那些朝夕相处的陪读老人。

店还要不要开下去?事关生计,高绪琴总为这事儿发愁。

不过,好不容易挨到年根前,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部队复原归来的大孙子变得孝顺起来,时间磨合了祖孙俩曾经的伤口,这个小伙子每次回家都会给奶奶包一个500元的红包。有一年,高绪琴着急带着孙女回毛坦厂,大孙子听说了,冒着雨从战友家赶来,趁奶奶还没走,把一个大红包塞到了高绪琴手里。

再比如,到了年关,她终于能离开那个被油浸黑的灶台,和那个搭在过道、一到冬天风呼呼响的“厨房”。老家用的是大锅,孝顺的儿媳可以用一口锅做上9个人的饭菜,热乎乎的,也不用担心冷掉,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只是快乐终究短暂。回到毛坦厂镇,高绪琴想了想,店还是要继续开下去,这些每日作伴的陪读老人,她舍不得。

18岁的小孙女把这些看在眼里。她有点儿认不出外婆了。人前,外婆是会为了三毛钱和供货商大吵大闹的人,也是一下午能抽好几包烟的老烟民,还是那个永远系着围裙背着外翻挎包的“混搭风老板”,可如今,到了深夜,外婆腿脚疼痛压不住了,像虾一样蜷缩着,“她只是个很怕疼的老人”。

高绪琴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做了14年生意的老人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现在就去医院做手术,家里得再派人来看店,得有人照顾孙女,还得有人在医院陪床。她不想拖后腿。

尽管,她能为孙女做的事,已经越来越少了。变形的手连洗衣服的力气也快没了,做饭时削莴苣皮也会抖得厉害。

“就等孙女高考了。”她说,“高考一结束,我马上就去做手术。”

再过一个半月,高绪琴就要离开生活了14年的毛坦厂镇,回到老家。

但这个老人很清楚,这一切还不是结束,等到暑假做完手术,她就该奔赴下一程了,最小的孙子过完假期,就要上高中了。她的陪读事业,还将继续。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杨云、李玉为化名)

(原题为:《最后的考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悲哀!网传导游带着日本人插队,称外国人优先,网友爆粗口争执…

悲哀!网传导游带着日本人插队,称外国人优先,网友爆粗口争执…

火山诗话
2024-04-25 13:34:43
杭州色贪落马:假装加班实则见情妇,敛财2.69亿最后判死刑

杭州色贪落马:假装加班实则见情妇,敛财2.69亿最后判死刑

天闻地知
2024-04-26 09:37:05
外媒:美商务部致信美国会,称正审查中国使用RISC-V芯片技术带来的“风险”,借口还是“国家安全”

外媒:美商务部致信美国会,称正审查中国使用RISC-V芯片技术带来的“风险”,借口还是“国家安全”

环球网资讯
2024-04-25 15:02:31
天津一公安派出所所长因公牺牲,享年53岁

天津一公安派出所所长因公牺牲,享年53岁

新京报北京知道
2024-04-25 20:07:33
统一着装在上海黄浦滨江跑步被拦?保安:需报备!官方回应

统一着装在上海黄浦滨江跑步被拦?保安:需报备!官方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4-04-25 09:31:11
丈夫对妻子每天发泄四五次,妻子受不了了,直言:我不要男人了

丈夫对妻子每天发泄四五次,妻子受不了了,直言:我不要男人了

户外阿崭
2024-04-25 07:50:15
高层住宅在苏联时期已经证明是一个巨大的骗局,不适合兴建居住!

高层住宅在苏联时期已经证明是一个巨大的骗局,不适合兴建居住!

前沿科技学习分享圈
2024-04-20 13:56:38
土耳其归还当年“辽宁号”的10亿过路费,恳请中方加大投资!

土耳其归还当年“辽宁号”的10亿过路费,恳请中方加大投资!

星辰故事屋
2024-03-31 11:04:14
你永远不知道护士单独上夜班会发生啥!隔着屏幕都毛骨悚然!

你永远不知道护士单独上夜班会发生啥!隔着屏幕都毛骨悚然!

水泥土的搞笑
2024-04-23 13:51:07
闹大了!中科院博士评价董宇辉:他除了鸡汤话,对社会毫无贡献

闹大了!中科院博士评价董宇辉:他除了鸡汤话,对社会毫无贡献

校长侃财
2024-04-25 12:43:37
终于有中国球员打NBA!等了整整8年!杨瀚森真比不上人家……

终于有中国球员打NBA!等了整整8年!杨瀚森真比不上人家……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4-25 19:01:13
辛巴快手账号直播权限将于5月20日解封

辛巴快手账号直播权限将于5月20日解封

三言科技
2024-04-26 12:30:09
女性“用手”和“过性生活”有什么不同?不只是人数,还有这3点

女性“用手”和“过性生活”有什么不同?不只是人数,还有这3点

39健康网
2024-04-19 22:00:03
莫妮卡·贝鲁奇登上西班牙版《Elle》杂志封面,状态极佳

莫妮卡·贝鲁奇登上西班牙版《Elle》杂志封面,状态极佳

南枫八爪娱
2024-04-24 21:32:00
江西于都一矿企发生事故,致3死2伤

江西于都一矿企发生事故,致3死2伤

界面新闻
2024-04-26 08:17:06
四川女区长被男友抽打致死,生前哀求: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

四川女区长被男友抽打致死,生前哀求: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

安妮Emotiong
2024-04-11 20:29:27
24岁小伙约45岁大妈开房,偷拍整个过程,大妈:一辈子都会有阴影

24岁小伙约45岁大妈开房,偷拍整个过程,大妈:一辈子都会有阴影

青史录
2023-09-19 19:03:40
人民币大幅贬值!今日面对的三大消息冲击来袭(4.26)!

人民币大幅贬值!今日面对的三大消息冲击来袭(4.26)!

逆潮流财经
2024-04-26 00:30:03
中方绝不许缅甸变天!大批解放军已兵临边境,中国这次要来硬的了

中方绝不许缅甸变天!大批解放军已兵临边境,中国这次要来硬的了

小lu侃侃而谈
2024-04-23 16:21:34
英王室又出大事!白金汉宫军马街头狂奔,背后透露凯特消失隐情

英王室又出大事!白金汉宫军马街头狂奔,背后透露凯特消失隐情

小寒嫣语
2024-04-26 11:26:26
2024-04-26 14:58:44

头条要闻

中国女留学生在澳失联在泰国被找到 家人被骗超百万元

头条要闻

中国女留学生在澳失联在泰国被找到 家人被骗超百万元

体育要闻

库里当选最佳关键球员 10项数据联盟第一

娱乐要闻

金靖回应不官宣恋情结婚的原因

财经要闻

24年后再产纯净水 农夫山泉为何要打自己脸

科技要闻

中国车企“五常”激战北京车展

汽车要闻

2024北京车展 比亚迪的自驱力让对手紧追猛赶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亲子要闻

东亚小孩为何容易原谅父母?三个心理因素推动

艺术要闻

艺术名画︱爱尔兰画家大卫·科因的刀画作品

本地新闻

蛋友碰碰会空降西安!5.1山海境等你!

手机要闻

OPPO旧机上新配色,vivo新机入网,这哥俩商量好的吗?

公开课

睡前进食会让你发胖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