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倒计时,你是否和孩子一样面临着同样的焦虑?这16堂课将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有效的放松情绪,提高分数,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好家长。
本期案例
家长:梁女士 居住地:北京 孩子就读:高三
困惑:
梁女士的儿子正在上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为此,她特意请了一个半月的假,回到家里专门照顾儿子的起居饮食,以便儿子能做好最后的冲刺。每天晚上11点半等儿子睡觉以后,梁女士才开始洗澡准备休息。早晨5点,她就准时起来为儿子做好早饭,准备好上午要带的茶水,送走儿子后又要忙于家务。没等孩子高考,她已经累病倒了。
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常见的家长过度焦虑的表现:
全程陪同:
考前几天,小丽在家复习。每逢这时,妈妈便会坐在她的对面,一会"小丽,要水吗?"一会儿又泡杯咖啡递过来,有时还煎两个荷包蛋放在桌子上。"看书就看书,妈妈又递这递那的,一看到她那眼神我就紧张。"心理专家认为,紧紧盯着只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尤其是看到家长充满期待的眼神,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
住高考房:
为了让孩子少走点路,多一点休息时间,以及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许多家长在高考时甚至考前好几天就在学校附近的宾馆包一间房,以作备考之用。
什么事情都包办:
考试期间,孩子在家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你别动,我来!“别说做家务活,连打洗脚水、泡牛奶、拿筷子这样的小事都会被家长包办,”你只管看书,所有的事我来做。“家长成了”保姆。
解决思路
第一:一切如常的关爱
家长的苦心带来得是负面的效果,只能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产生"家人对我太好了,如果考不好,没脸面对他们"的心理,使孩子背上巨大的思想包袱。孩子只是希望家长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高考,家长一切如常的潜在关爱方式会对孩子正常发挥有利。
第二:谨防攀比心理
盲目攀比是考生家长的大忌。家长对自己孩子应该有着正确的评价和定位,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只要孩子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就已经成功了。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应该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当成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而不能急功近利。
第三:辩证地看待高考
如今,大学教育走上普及的道路,高考不再是决定前途命运的唯一途径。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不是学历。俗话说学历是纸饭碗,关系是泥饭碗,能力才是金饭碗。除了有能力,坚强的意志、顽强不息的精神、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家长们不要全部心思扑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优能建议
家长必知1: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可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家长应该明白,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舍本逐末,为了在人前露脸,牺牲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权利。
家长必知2:
家长把高考看作是个普通的考试,看作孩子成长发展必须要迈的坎。高考是重要的一道坎,但不是唯一的道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经历了高考的考生就是成功经受了一场人生考验,这是孩子成长必需的经历,也是孩子人生宝贵的财富。因此,家长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