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名字好名声差 合作办学变“合作骗钱”?_留学锐话题37_网易留学

名字好名声差 合作办学变“合作骗钱”?_留学锐话题37_网易留学
导语

近年来,国外大学纷纷与中国高校"联姻"建立合作办学项目。这样的教育合作形式不仅给国内大学带来了国际化教育资源和理念,也给更多的中国学生享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但中外合作办学的名声却不好,收费高、质量差、管理乱,合作办学变成了“合作骗钱”吗?

【相关新闻】国外大学纷纷与中国高校"联姻" 合作办学靠谱吗

        男子拿到联合办校"洋文凭" 不被认证状告母校

pic 话题观察员:张伟用
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聘留学顾问,《留学生》杂志专栏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介绍:教育部公布中外合作办学名单

 中外合作办学按办学方式分为两类:一是学历教育项目,必须通过统招考试、填报志愿、毕业后分别获得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文凭;一是非学历教育项目,无须填报志愿,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入学考试即可。中方学校修得相应学分后,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毕业后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

 

按办学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上海纽约大学;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工程管理理学硕士。2010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

现状:百花齐放、乱象丛生、需求强劲

合作办学的学校和项目可谓琳琅满目,而且每年的办学项目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一片欣欣向荣之态。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垄断性质和不透明的现状,学生家长和项目之间的信息是极度不对称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这也给了“不良商家”浑水摸鱼的可趁之机。虚虚实实的花招着实让学生家长挑花了眼,上当受骗的情况也不鲜见。

 

由于国际化的趋势、学生家长普遍对中国教育的不满,但又对直接远赴他国求学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怖感,合作项目是性价比最高并且最安全的求学选择,又是进入国外求学的很好的跳板。 [详细]

观察员有感:中外合作办学前景大好

随着国际化大潮与学生家长对此的适应性,信息也会越来越公开透明,“商家”提高教育质量、拿货真价实的学生去向作为招生亮点也是大势所趋,学生家长会逐步变成理性的教育消费者,明确自己的教育需求并明智地抉择最合适自己的教育项目。因此,我坚信合作办学的前景还是一片向好的!

英国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外合作办学这种“简易版”留学模式热销中国,受到追捧。
 
 

 

 

 

 

 

 

 

 

 

 

学生:方便快捷地接受国际化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之所以受欢迎,和本土教育以及直接出国留学相比,它还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来讲:

起点低:任何学业表现层次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合适他们的合作办学项目。一直以来,中国的学生家长在教育方面是没有太多选择的,尤其是学业不好的学生,总是被传统的本土教育机构踢皮球似的来回“转让”。而另一方面,本土教育体系僵化,无法满足学生及时的、特殊的需求,而合作办学有其独特的灵活性;

性价比高:相较直接出国留学,合作办学的费用算是比较低的,如果教学质量也匹配的话,当然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学生适应、家长放心:相较直接出国留学,学生不需要经历“可怕的”文化休克问题,生活独立问题、英语能力问题等。家长当然也就可以放心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多在身边或者国内呆一段时间,总觉得踏实一些。

校方:赚钱和联络海外教育资源两不误

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国外和国内学校比较热衷的合作项目,对于校方来说,这是赚钱的好机会,顺应市场潮流、满足“客户”需要,还大把大把地赚取比传统本土教育项目多出好几倍的钱来,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既然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国校方也可以借此机会维系一些重要海外教育资源的关系网,对于该校的国际化进程,还是有助益的。[详细]

观察员有感:每个项目的价值不同

中外合作办学中充斥着各种高档、中高档、中档、中低档以及垃圾项目,高档目标招收学业排名前10%的优等生;中高档目标招收10%-30%的优秀学生,中档目标招收30%-50%的学生,中低档目标招收50%-70%的学生,垃圾项目瞄准后30%的学生。但总体来说还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求学需求,每个项目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教育部称,今后想要获得境外文凭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必须按要求预先进行认证注册。
 
 

 

 

 

 

 

 

 

 

 

 

 

 

只认钱:很多二三流大学用来赚钱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中外合作办学坚持“公益性原则”,但赚钱仍是许多此类项目的主要目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曾说过:90%以上的合作项目都是二三流大学用来挣钱的。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入学分数门槛较低,但财力门槛不低。此类项目每年的学费通常都是五位数,而普通公立高校一年的学费则在5,000元左右。

卖文凭:发一份文凭一万元

一些“只认钱”的合作项目沦为名副其实的“文凭工厂”,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专业,有的根本没有实质引进国外教材和师资,国外高校仅派一两名老师前来授课,遑论引进国外高校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治理经验。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说,她曾遇到过国外学校直言不讳地表示可以“卖文凭”,每发一份该校文凭收费近一万美元。

质量差:鱼龙混杂、名不副实

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以“2+2”、“3+1”等方式开展,即先在国内读两三年,再出国读一两年。但在这些项目的国内学习阶段,重点往往变成了外语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外语考试获得“走出去”的资格,专业课程却相当薄弱。更有甚者,某些公司只是批着名校的外衣、借了几间教室在招揽生意。

名校少:中国二三本大学是主体

教育部核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中,无论中方还是外方,大部分合作者都并非一流大学。这一点在本科阶段的合作办学中尤为明显,北大、清华和哈佛、剑桥等名校都没有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有的合作颇为坎坷,因为合作双方在师资招聘、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存在分歧。

被同化:中国应试教育渗透到国外大学

现有的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变成了国内大学“同化”国外大学,而不是人们期待的被国外大学“同化”。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辐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大学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正反两方面经验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作为合作一方的国内大学,反倒是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正渗透到合办的大学中,考级、考证也同样受到追捧。 [详细]

观察员有感:中外合作办学被质疑“骗钱”很正常

一方面确实有些项目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本来就是骗钱行为;另一方面可能是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或者说在中国现行的教育口号下(公办教育、义务教育、免费教育等),教育是不能作为赚钱的产业来办,而合作办学的主导方很大程度上是被“赚钱”驱动的,所以老百姓可能有些接受不了。

世界大学校长指出,合作办学不是到处开"麦当劳",国际教育合作需要注意质量和本土化的问题。
 
 

 

 

 

 

 

 

 

 

 

 

 

 

 

 

 

 

 

 

 

误区一:考不上大学才读中外合作办学

近几年以来,个别办学历史悠久、学生出路好、办学质量高、办学声誉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网络了一批高分学生,其录取分数线甚至高于高考的一本录取分数线。

误区二:留学预科也是中外合作办学

“留学预科”都不能称作货真价实的“中外合作办学”,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留学预科”是属于学历教育前的一种“留学预备培训课程”, 后者是完全的“学历教育”。

误区三:就选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多数名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既有“接轨”的初衷,也有“创收”的冲动,在资源投入上不一定就比其他高校更优质或者更充足,因此,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也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

误区四: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就选“热门”专业

所谓“热门”往往都是“当下的热门”,难以代表长远的趋势,而且常常与中国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试想,读工商管理难道真的比读农业科技、读食品科学、读健康科学等专业的出路好吗?

误区五: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就能出国或者有好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主办方高校都可能为学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是如果仅仅将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当做出国的跳板是不尽科学和理智的。

正确选择:务必确定注册身份和所颁发学位

首先,考虑经过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否则“学历”不能获得中国官方认可;其次,应当对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提高警惕,即使是教育部批准过的;第三,务必确定入学后的注册身份和颁发中外哪方的何种学位;最后,入学后不要忘了到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网之“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查询一下你的名字是否在学校上报的注册名单里,谨防你被“计划外招生”。 [详细]

观察员有感:不要耽误学生们的宝贵时间

我认为在现下,最理想的模式是,合作办学给学生放映有教育意义的“3D大片”,让他们学有所得,顺利实现理想的升学计划,别耽误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就好了。

你会选择合作办学学校/项目吗?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种种乱象,不少论者将矛头对准了教育主管部门。而教育部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平台,加大对项目的审批和监管。

管理措施还在不断完善,随着大众对国际化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中外合作办学必定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


锐话题74:美名校中国学生自杀频发

锐话题73:香港富人豪捐海外名校

锐话题72:中国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

锐话题71:学生暑期海外实习成苦力

锐话题70:天价游学到底值不值?

锐话题69:潘石屹不懂名校潜规则?

锐话题68:白富美百万留学月薪2000

锐话题67:中国学生进顶级美高挤破头

锐话题66:状元为何不爱港校了?

锐话题65:全球留学费用哪国最贵?

锐话题64:留学潮带热“洋高考”

锐话题63:85后学神如何逆袭?
编辑:张爱群   时间:2012-12-13 分享到:
| 教育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