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沛 河南工业大学教职员
2004年参加高考,获得629分的高分,这个分数在当年可以进入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但是晓沛选择了进入省内唯一一所重点大学读书并在本校读完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进入省内一所大学担任辅导员。现兼职学院老师。
2004年6月25日,这个日子对于大多数人都很普通,但是对于当年河南的高考生来说,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高考查分日。
大家都用各种方式尽早知道自己的分数。 晓沛也是其中之一,在电脑前无数次刷新后,她看到了自己的分数:629分。当年文科本科一批控制线是599分,也就是说她高出了重点线30分。她的第一志愿是省内唯一的211院校,综合各种因素,录取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甚至可以说,这个分数在当年应该可以被更好的学校录取。
“当年我对分数不是很有把握,因为是复读了,估分也比较保守,也没冒险,现在想来选择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谈及这么高分却为何选择省内高校,晓沛这样告诉网易记者。
从常理上来讲,她应该可以去更好地学校。毕竟这个分数在那一年是个除了清华北大等学校,都可以去的学校了。对于河南的学子来讲,考出去是所有高考生都有过的梦想。毕竟河南考生多,名校少。外面的学校似乎都比省内的好也是大家普遍的想法。【详细】
网易教育:以你当时的分数,应该可以读更好地学校,为什么选择了郑州大学?
晓沛:最早的时候很想去上海读大学,毕竟读大学好像是跳出河南省,在外生活的唯一机会了。毕竟后来也是家里和自己分析,留在郑州读大学的好处。后来自己也想明白了,自己也恋家,留在郑州好处多多。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真是不错。
网易教育:当年这个高分出来后有没有遗憾自己志愿报底了?
晓沛:有时候也会有遗憾,觉得分数挺出乎意料的,不过进入学校后,发现成绩比我高的大有人在,也就淡然了。
网易教育:对你现在的生活觉得幸福吗?
晓沛:挺幸福的,现在的生活平淡却很幸福,虽然做老师很清贫,但是一想到每年有两个长假期,顿时幸福感就上来了。现在就差一个宝宝了,在计划中了。
网易教育: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晓沛:也许会选择去外地读书吧,毕竟没有经历过,不过那样的话应该就是另外一条路了,可能跟现在就大不一样了。
①在家门口读大学意味着考生对学校的选择趋于理智,是为了生活和发展选择,而不是为了面子选择。
②高考不是唯一的选择,在地方学校、在非热门专业,对于个人的发展也许更有利。关键是看学生自己会不会自学、会不会对未来做出自主性的选择与判断。
③高考的问题再录取不在试题。经过多年的发展,试题已经越来越科学,可以说是越来越没什么好挑的。关键还是在于招生的政策上。
网易教育:为了毕业后在家乡发展,高考不追求名校名城而选择在家门口读大学,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程方平:这说明考生对学校的选择趋于理智,是为了生活和发展选择,而不是为了面子选择。在家门口上大学不仅成本低,而且社会资源熟悉,比异地上学更有条件专心学习。在未来社会中,还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如上研究生、在工作中自学,都有可能成功。
网易教育:北上广,名校名城的吸引力是否在下降?
程方平:从整体上看,这个趋势不明显,名校、名城依然有诸多优势。学生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地方大学、高职院校,可能更适合多数人。以往的所谓“吸引力”有些虚高,考生获得的信息只是名校和名城,如果说这样的吸引力下降是个好事,能使各类学校都有赢得考生的价值,教育的生态会趋于合理,考生的选择也会更加务实。
网易教育:考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程方平:既要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要负责任地思考家庭的负担,更要对自己的学习道路作出判断与选择。首先,关注的不应是名校,而应是专业是否合适。其次,要意识到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高考不是唯一的选择,在地方学校、在非热门专业,对于个人的发展也许更有利。关键是看学生自己会不会自学、会不会对未来做出自主性的选择与判断。 【详细】
晓沛: 在我国当下高考制度中,省际之间选拔标准不统一、对考生的能力考察不全面、考核形式太过单一等弊端逐一浮现,尤其是诸如河南、山东等一些人口大省,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录取分数线大幅高于其他省份,造成了对考生的严重不公平。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录取分数线整齐划一,而是多管齐下,全方位、综合地找寻出路。
程方平: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中,改革主要在考试和招生两方面展开。在考试方面,改革的探索从未间断,且向着更加科学化、公平化、法制化方面迈进,在招生改革方面,法律与制度的建设还远不理想,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也应是未来高考改革的重点。
晓沛: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之下,高考制度相对来说是最透明、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大多数人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理想中的高考应该真正成为一个合理评价考生水平的多元化机制,考生可以更公平地得到自己水平的测试,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人才多元化、层次化。
程方平:我的期待包括八个方面:首先,尽快出台考试法;其次,坚持以公平为第一原则;第三,法律要有可操作性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监督;第四,丰富考试招生的参考信息经得起公示与社会审核;第五,在内容上既做减法、也做加法;第六,每年向考生和家长公布对高考的评价第七,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导向,引导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第八,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鼓励相关的实验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