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网易移民首页

2012至2013学年,跨境学童已达1.6万人,每天这些人需花费4、5小时往返深港两地。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跨境求学除了造成时间、精力上的花费,还带来安全、融入等一系列问题。

"数字看移民"第18期:千辛万苦获得的“居港权”竟成教育累赘

【相关新闻】1.6万名"双非"儿童每日耗5小时跨境赴香港上学

香港官员谈双非学童:有权赴港读书 将有解决方案

pic 专题简介: 透过简单的数字看移民动态,从观点的视角有态度地观察与移民相关的话题与人物。

>>关注官方微博

双非儿童:在香港出生、父母双方均非香港人的儿童,一出生便拥有代表香港身份的居港权。

    现状:大批双非儿童到入学龄 赴港求学低龄化
赴港生子猛增 1.6万跨境学童每天往返两地

跨境学童早于上世纪 90年代已有,由于当时部分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要每天跨境上学。过去这个情况并不普遍,但自2006年起,内地孕妇赴港产子人数急升。过去 10年,共有17万“双非”儿童出生,部分选择来港读书,使得跨境学童数量不断上升,从1997年前的500人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余人,15年来 增加30余倍。[详细]

关键数字1:90年代
跨境学童首度出现

跨境学童早于上世纪90年代已有,由于当时部分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要每天跨境上学。这时父母并非是双非,只因工作在内地的关系,子女需往返两地求学。

而后双非儿童选择来港读书,使得跨境学童数量不断上升,从1997年前的500人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余人,15年来增加30余倍。[详细]


关键数字2:17万
双非婴儿占新生儿47.9%

自2006年起,内地孕妇赴港产子人数急升。过去10年,共有17万“双非”儿童出生。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香港出生的婴儿95337人,其中有45724人为内地孕妇所生,占总数47.9%。同时,这一期间出生的婴儿父母双方均非港人的多达36884人,较9年前的1602人激增22倍。[详细]


关键数字:6~11岁
64%父母欲让孩子回港学习

香港统计处“内地女性在香港所生婴儿统计调查”显示,虽99%的“双非”父母表示其子女在1岁前不会留居在港,但64%的“双非”父母打算等孩子6~11岁后让其回港生活和学习。

这一数据也说明跨境学童问题并不会随着零配额制实施即立马解决,要消化近些年的双非儿童还需几年时间。[详细]

赴港产子12年大事记

庄丰源案:在港生子可获居港权

2001年香港开启自由行,同年7月庄丰源案香港终审法院裁决,不论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港出生的中国籍子女均享有居港权。香港法律属英美法系,此案例为内地孕妇在香港生子打开了大门。

香港医管局给非港孕妇生子"定价"

2005年香港医管局推出了“非符合资格人士香港生孩子费用”,有针对性地将赴港产子费用调至2万港元套餐,规定入院须缴付按金。这项政策一出台,“来港产子就由各方默认转变为公开允许。

香港政府出台非港孕妇"预约制度"

香港政府出台了非香港孕妇赴港在公立医院生子的中央预约制度等一系列新政,非香港孕妇须持香港注册医生介绍信到公立医院预约并交费才能取得“预约纸”,以便日后入境。

香港医管局调高内地赴港生子费用

“非符合资格人士产科套餐服务收费”增至3.9万港元(经预约入院)和4.8万港元(未经预约入院)。进一步将大陆妈妈香港生宝宝的身份合法化。

香港医管局发布第一轮"限制令"

香港医管局发出“限制令”宣布,因港妇生育高峰为年底,10月9日至12月底,香港公立医院取消内地孕妇分娩床位预约服务。2010年1月1日“限制令”解封,欢迎内地妈妈来香港生孩子。

香港医管局发布第二轮"限制令"

2011年4月8日香港医管局再发“限制令”,即日起到年底(2011年12月31日)暂停公立医院接受内地孕妇分娩床位预约。

香港实施非港孕妇产子配额制

2012年香港公私营医院合共提供34400个名额,给非本地孕妇来港产子。公营医院会拨出3400个名额,一旦饱和,医管局便会停止非本地孕妇的预约登记,而10家提供产科服务的私营医院则会有31000个。

香港实施双非孕妇零配额

梁振英:从2013年1月1日起,香港实施“双非”孕妇零配额制度,公营和私立医院均停止接收内地双非孕妇预约。

  • 2001年
  • 2005年
  • 2007年1月
  • 2007年2月
  • 2009年10月
  • 2011年4月8日
  • 2012年
  • 2013年

赴港产子的“旁门左路”

    【动机】居港权致失去享受内地义务教育的资格

 原因①:无内地户籍无法享义务教育

据悉,双非儿童在香港出生,只有居港权,没有深圳户籍,在深圳只能上民办学校或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就读普通学校, 也需要价格不菲的择校费。)。

有些家长想为孩子办内地户籍,做回内地人,却发现由于内地相关法律规定,居港权和内地户口不可兼得,要入内地户籍必须先放弃居港权,而根据法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一经核实,若有关人士仍然符合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条件,便不会改变。况且大部分双非家长并不愿放弃居港权,此时他们只能面对接受跨境教育或者内地高昂学费这两种选择。 [详细]

 原因②:羡慕香港优质教育资源及制度

 香港统计处数字显示,82%的双非家长认为香港较好的教育制度是他们争取让子女留港生活的主要原因。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服务总监、深圳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总监张玉清认为,香港教育制度公开透明,学习环境公平公正,注重学童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同时,学童在香港可以更好地提升英语水平。[详细]

  原因③:羡慕良好香港教育福利

 香港的教育福利吸引了双非家长选择每天不辞辛劳送孩子跨境读书。据了解,香港教育局每年都以“学券”形式直接资助每名符合资格 的幼儿入读香港的幼稚园,例如2012/2013学年,每名符合资格的学童都可获得16800港元的补贴。申请学生必须是香港居民,拥有香港居留权、入境权或不附带任何逗留条件(逗留期限除外)的有效香港居留许可。

家长获发学券计划资格证明书后,必须向学童入读并合资格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出示证明书的正本,幼稚园便可凭证明书向教育局兑现学券,用作家长的学费资助。资助不会以现金的方式发给家长。[详细]


因为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很多不在香港读幼儿园的小孩子在香港读小学很吃力,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境儿童选择在港读幼儿园后再升入小学。自推行学券计划以来,每年平均约有85%幼儿园学童受惠于学券资助,计划推行前有约50%的幼儿园学童受惠于幼儿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
 
  【问题】每天耗时往返两地 孩子两头都无归属感

 问题①:独自上下学或存安全问题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调查显示,禁区纸(禁区纸,边境禁区通行证的俗称,是发给在香港边境禁区内居住、探望亲友、工作、通行或接送学童上学、放学的“特定人 士”用)不足,导致不少小学三年级的学童要独自过关坐火车上学。

随着跨境学童的年龄愈来愈小,禁区纸的配额都给了幼儿园跨境学童。同时,六七岁的儿童在上 学回家的旅程中可能会出现被水客放“货”入书包、被人欺侮、跌伤、掉失证件等多种情况。[详细]

问题②:港深两地都无归属感 到哪都似外人

跨境学童虽是香港人,但其“香港经验”大多只 局限在学校生活。跨境学童放学后便马上返回深圳,周末及假日也多留在深圳,他们对香港整体社会的认识及经验缺乏。香港的历史、文化、习惯、价值观、公民责 任等均无从体验及感受。

双非家长赵妈妈也表示,孩子对深港两地的归属感都相对弱,“在香港,他会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跟班里的其他同学有距离;回到深圳又被大家叫做港仔,却说不了几句标准的粤语,这些时常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

地区差异存在,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有区别,孩子反复在两种社会环境中学习生活,很难找到平衡点,自我塑造的结果并不理想,这样的童年并没有愉快可言。[详细]

  问题③:学习压力及其他

 专门为新赴港家庭提供育儿支持的慈善团体指,他们提供服务的80个 新赴港家庭当中,90%家庭表示,正面对子女学习压力; 存在管教困难的家庭占67.5%,当中6个家庭会以体罚管教子女;66.3%家庭对经济援助、幼儿中心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等社会信息缺乏认识;73.8% 家庭中的家长属初中或以下程度;另有16.3%家庭的子女有特殊学习需要。

部分家长为了孩子不每天上学两地往返就把孩子寄养在一些机构,但这些孩子从小脱离父母的管教,一些机构可能也存在照料不周的情况,甚至导致孩子变得自闭或成问题儿童。[详细]

  问题④:占用当地学额引“两地冲突”

 北区是最靠近深圳的一个校区。跨境学童参加“小一入学统筹办法”时,多选择北区小学,所以造成了北区学额紧张。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北区区议员陈勇说,北区学位紧张已经成为内地和香港居民之间的冲突,而这种所谓的“两地冲突”,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及资源分配矛盾之反映。因为与北区情况不同的是,其他一些地区学校正面临收生不足问题。[详细]



双非儿童跨境上学,在香港总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回深圳则又被称港仔,经常在粤语和普通话之间转换,两头都不讨好。


  【解决】出入境专用通道 小一派位设“返回机制”

 出入境安全问题:专用通道及专用候检区

为了去香港上学,跨境学童每天早上起床要比在深圳本地上学的学生早得多,每天往返花2至4小时。为方便他们,深港两地近年开通了“学童专用通道”和“学生专用候 检区域”,一些“双非”儿童较多的小学和幼稚园,还安排了保姆车接送,可是对小小的学童来说,跨境上学仍是不小的挑战。 [详细]

 无归属感及其他问题:政府及服务机构提供帮助

 深港两地已经有不少专门为跨境学童及其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与深圳罗湖区妇女联合会合办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与深圳市人本社工服务社合作开展深港一家——准来港及跨境家庭服务计划。这些项目为跨境学童家庭提供功课辅导和香港教育、学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咨询。

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干事何爱珠则建议,政府应为儿童提供具体及全面的福利蓝图,增拨资源支持儿童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公众人士对新赴港家庭的了解,减少对他们的负面标签。[详细]

  入学名额紧张问题:分散地区入学

 "返回制"照顾北区学童,减少不满香港政府教育局今年2月1日宣布,将在本年度采取“特别措施”,即所谓“返回机制”,协助北区小一学生原区就读。今年小一派位结果公布后,如学童住在北区,并在参加派位时申报属北区校网,但统一派位 时分配到大埔,又决定放弃大埔学位并希望原区就读,教育局会为他们在北区安排小一学位,但学生不能自行选择学校。

短期可增加学位,长期可增加学校:香港凤溪第一小学校长廖子良建议,香港政府应该拿出应对措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短期可以适当扩充每班人数,增加学位,长远需在深港边境的地带兴建更多学校,以满足越来越多跨境学童就读需求。政府在通关手续、保姆车管理和禁区纸发放等配套服务也应及时跟上。

平衡配置教育资源,分散地区入学:其实,香港不少学校正面对收生不足的问题。北区区议员陈勇建议,政府可集中安排跨境学童到收生不足的地区和学校上课,一方面可分散跨境学童在边境地区入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纾缓某些学校收生不足的困难,可谓一举两得。[详细]


欢迎参与投票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起止时间:2013-07-10 至 2013-07-24
 

虽然香港已停止接收双非孕妇,但这些年累计下来的双非儿童已经上万,他们达到入学龄时,香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还将面临又一波冲击!

双非家长千辛万苦为孩子争取到的“居港权”在子女教育方面竟成为了累赘,不过总有一些人提前想到了这种情况,既拥有香港身份,又办理了大陆户籍,对他们来说这个专题所说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啦。


第17期:19岁子女不得依亲移民 移民趋势:拆散家庭?


第16期:457签证淹没澳洲就业市场 外劳抢当地人饭碗?


第15期:90亿美元砸进美国房产 中国客推高海外房价?


第14期:70亿中选人才 各国创业移民挖走中国精英

责任编辑: 祁梦真   时间:2013-07-10 分享到:
| 教育首页 | 回到顶部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