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诞辰70周年,中国教育在这70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大发展、人才多元化,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世界教育第一大国,正在向教育强国迈进。值此普天同庆之际,网易教育将采访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起到重大推进作用的重要人物和团体,深度分析中国教育改革进程,向祖国70华诞献礼!

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从1949年的80%文盲率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恢复高考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从“老师教、学生听”到在线教育构建的全新教育场景······70年来,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着对人才的要求,带来了教育的革新和进步。
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培养人才靠教育。新形势下,教育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未来教育会遇到哪些“变”与“不变”?
本期,网易教育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讲述中国教育70年的发展历史与前进方向。

嘉宾介绍
顾明远 男,中共党员,1929年10月14日生,江苏江阴人,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教育学科召集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教育、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等,主编《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大系》等,出版《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等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
采访实录

第一部分:建国70周年教育成就举世瞩目

网易记者:顾老,今年是建国70周年,您也正好从事教育事业71周年,可以说您见证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请您介绍一下,这70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顾明远:解放前,全国人口的大约80%都是文盲,建国后,中央特别重视教育工作。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自1985年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用了短短20多年就实现了目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是用了50到100年的时间。从2007年开始,中央又提出了普及免费义务教育。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当时,在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不容易。之所以取得这个成绩,有几个重要因素:首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集中了全部力量进行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第二,人民群众对教育非常渴望。
同时,社会主义建设的确非常需要人才,高等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解放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算是风毛麟角。如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8.1%,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000多万人,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顾明远先生青年时期工作照 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自身也在不断探索。1952年,中央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除了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加速了工业人才和师范类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通识教育,很多高校又恢复成为综合大学。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培养人才靠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举世瞩目的成绩。

第二部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网易记者: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教育经历了不断的探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您认为,中国教育取得进步的原因是什么?贯穿中国教育发展始终的本质是什么?
顾明远:时代在前进,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我们最需要教育为建设服务,这个时候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浓,十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性。
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提出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离不开政治,离不开经济,但教育本身也有自己的规律,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本体性。教育本质的工具性和本体性要结合起来,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好地为政治经济服务。
1974年参加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人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需要人才,所以首先发展了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也比较多。邓小平提出要恢复高考,要派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都是为了培养人才。
后来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了,我们发现,没有基础教育打好基础,高等教育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所以,20世纪80年代提出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近十几年,我们又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中央提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学前教育。最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发掘出来,我们强调孩子从零岁到三岁期间的成长,强调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所以,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在逐步深化的。
1984年访问苏联 现在,教育界提出生命教育,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生命教育不是孤立的,工具性和本体性要结合起来,所以,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质量和提高生命价值。
提高生命质量,是指通过教育让人有文化,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提高生命价值,是指通过教育提高人的思想品德,让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这样生命才有价值。

第三部分:AI发展带来的教育革命

网易记者: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冲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变化。您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未来教育会面临哪些“变”?又有什么是不会变的?我们如何跟上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脚步?
顾明远: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加教育,这必然会引起教育的一些革命。
人工智能的特点是互动性、个性化、虚拟性、甚至国际性,我们要充分理解并适应这种变化。可以感受到的是,教育的环境变了、生态变了,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现在的学生随处可以学、随时可以学。所以,教学的方式也要变化,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是不一样的,经济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2019年回访母校江阴澄江中心小学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也变化了,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
那么,老师的作用在哪里呢?老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最适合他们的一种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老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老师的角色是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甚至是跟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学校可能要变化,一个学校会变成一个学习中心。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学校还是学习中心,都要有老师。因为教育必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这才叫教育,否则就是自学。机器不能培养人,而教师是塑造生命、塑造心灵的人。所以,老师是不可缺少的,学校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老师和学校的角色要转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思教育》里也提到,学校不会消亡,老师不会消失。
顾明远先生接受网易教育采访 我经常讲,人工智能+教育要处理好三个字。
第一个是“器”,包括电脑、教材这些工具。
第二个是“技”。现在,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变化或者特点认识不够。比如,我们刚才提到,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老师要跟学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一套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现在很多老师还做不到。
第三个是“气”,神气的气,这种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未来,人工智会替代老师的很多工作,通过大数据,它们可能变成老师的助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什么是双师?一个是老师,另一个是机器,机器也是老师,它们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处理一些机械性的日常工作。老师腾出时间来干什么?跟学生交流。这种精神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信息化社会,人机之间的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两者都不可缺少。所以,不能什么都依靠机器,老师还要用精神来影响学生。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这么多变化,但有一个是不变的,就是立德树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不会变。

第四部分: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任务

网易记者:教育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改革。您认为,现在的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哪些问题?
顾明远:首先,基础教育要改革。
过去,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现在,学生不只要学习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承认学生的能力,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很多,但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慧。如果学生只是知识多了,但是思维不开阔,视野不开阔,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顾明远先生接受网易教育采访 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一直提倡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我从70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一种小心思,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尊重的基础上互相信任。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真正热爱这个学生。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大家都觉得学习艰苦,但是如果有兴趣了,就不怕艰苦了。现在的基础教育中“被教育”“被学习”的现象非常严重,孩子没有兴趣,效果是很差的。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脆弱的,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能成就孩子一辈子,也可能毁了孩子一辈子。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要让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老师讲的内容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但如果在活动中真正去体会了,也就成长了。
第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公平,一个是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均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不均衡,城市里各个学校之间也不是很均衡。现在,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要促进公平。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有了社会公平,孩子长大后才能够公平地工作和生活。
提高教育质量。其实,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是因为质量不均衡,教育才不公平。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是老师,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要有好的老师就必须加强师范教育。

第五部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网易记者: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培养人才靠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顾明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顾明远先生办公桌一角 所以,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理想,奉献祖国的理想。现在,一些大学生没有理想,所以,必须加强理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的人生发展规划。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既然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就要有预见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往期回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