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诞辰70周年,中国教育在这70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大发展、人才多元化,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世界教育第一大国,正在向教育强国迈进。值此普天同庆之际,网易教育将采访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起到重大推进作用的重要人物和团体,深度分析中国教育改革进程,向祖国70华诞献礼!

王帅国:扎根大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

近几年,在技术、市场与政策的共同推进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愈发活跃。
随着在线教育理念和模式逐步被大众接受,在线教育各个环节的专业性不断提高,已经实现了从粗放发展到深耕细分领域的跨越,涌现出不少专注在线教育的行业龙头。同时,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新的技术研发方向,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催生了更加精准的教学趋势。
现在,在线教育市场不断扩大,超越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为推动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行路径。
作为中国在线教育的领头羊,学堂在线自2013年起一直致力于将实体大学与在线教育融合,至今已经涵盖了全球顶尖大学的2300多门课程,累计学习者超过2800万。它不仅是全球首个中文慕课平台,更是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
那么,中国在线教育都取得了哪些突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人工智能+教育又将如何推动教育生态进一步演化和进步?
本期,网易教育邀请学堂在线首席运营官王帅国先生,一起探讨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嘉宾介绍
王帅国先生于2013年参与学堂在线平台的创办工作,负责清华大学在线课程建设和相关研究工作。自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主讲慕课获评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超过7万学习者选修。2015年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发起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并担任项目负责人,业已成为国内最为活跃的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平台。王帅国先生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采访实录

第一部分:学堂在线成为全球第二大慕课平台

网易记者:2013年,清华大学发起了全球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并将其列入学校发展战略。这项举措的初心和目标是什么?现在的成果如何?
王帅国:2013年,清华大学开始考虑怎样把在线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融合。
其实,在线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此之前,大家可能已经了解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了。在线教育实际上是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的技术前提下,探索如何让教育拥有新的发展模式。所以,2013年清华大学在国际形势推动下做了战略部署,决定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动作就是于10月10日发布了全球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
学堂在线至今已经发展了六年,累计学习者人数超过了2800万,成为了从学习者规模上全球第二大慕课平台。它的学习者既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广大人群。把优质教育资源从清华校园里请出来,搬到网上、搬到云端,让更多人能够进行更广泛、更优质的学习。
那么,什么是“慕课”?“慕课”是一个舶来语,来自学术界对这种新事物的新称呼,英文叫做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完全呈现在网络上。学习的时候,学习者会有一种真实在选修这门课的感觉。比如,每年3月、9月有开学仪式,每周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讨论,需要定期完成作业、完成实验,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如果学生在学校,还会被授予相应的学分。这一套完整的流程走下来,虽然学生实际上没有入学,但是体验到了最好、最高端的教学服务。
学堂在线不仅包括清华大学的课程,除了清华大学独家授权的263门课程以外,还有来自全国、全世界顶尖大学的一共2300多门课程,覆盖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欢迎广大学习者来学堂在线,体验全新在线模式的高等教育。

第二部分:互联网大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网易记者:学堂在线的愿景是打造一所“互联网大学”,成为全球领先的终身学习平台。目前,“互联网大学”的进展如何?
王帅国:互联网大学实际上是我们非常宏伟的一个远期目标,提到互联网大学,大家能够提取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大学。从学堂在线发展的角度看,既然要建立一所互联网大学,就不会按照传统的模式、传统的规律运行。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成为全球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既有清华的课程,也有来自美国顶级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课程,将优质教育资源汇集到学堂在线的互联网大学平台上。老师来自于全世界,贡献内容的大学与我们有紧密合作关系,这种共建共享关系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大平台。愿意学习的人、能够提供教育内容的人在这个平台上相互遇见。一个优秀教师的能量能够充分辐射,很多教师教出10万、20万甚至100多万学生,这是在互联网精神的感召下才能实现的。
第二个目标,在学习者最迫切、最需要而传统大学没有及时响应的领域做自建自营工作。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批示,要推动区块链领域重要技术的突破。实际上,中国很多大学都想开设优秀的区块链课程,但是做不到。类似的还有人工智能、医学、制药等前沿学科,社会需求量特别大,但是传统大学因为原有发展模式的限制,很难全面开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平台,找到最合适的老师,采取最合适的教研方法,运用最恰当的教学工具,选择最好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教学手段,帮助更多的社会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从学生的学、到老师的教、到中间的评,再到最后的测验和给出认定成绩,都有别于传统大学从高考开始的培养模式,这也是对互联网大学未来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今年1月,学堂在线互联网大学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学院——计算机学院。建立一所互联网大学可能很难,但我们可以先建立一所学院。今后,我们还会建立医学院、商学院,通过这种形式,走一条和传统大学不一样的互联网大学道路。之所以从计算机学院入手,一方面是考虑到社会的需求,现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就业需求非常大,同时,大量本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断充电和补课;另一方面,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发起的在线教育平台,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在国内首屈一指,所以,希望通过学堂在线将优质的计算机教育资源分享给更多学习者。

第三部分:扎根高校,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整体布局

网易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MOOC平台开始出现并向大众提供课程。您认为,学堂在线的优势在哪里?
王帅国:学堂在线一直坚守两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第一个出发点,真正让源自高校的课程、老师和学生直接获益。这与学堂在线是由大学发起的平台关系密切。学堂在线的用户中超过60%都是在校大学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网络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希望能够扎根高校,服务好老师、服务好学生,同时也服务好整个学校,实现一种有效的高校治理、教学管理层面的突破。
第二个出发点,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学堂在线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整体性布局,以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发起校内教学改革的试点,同时,教育部在清华大学设立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学术研究,然后通过学堂在线进行商业化运作。在实施过程中,三者形成了非常好的螺旋上升的合力。比如,当研究中心有了新型研究成果,就可以通过学堂在线这样一个商业平台应用,汇集2000多万的用户群体,积攒大量的教学和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又有助于在清华继续进行试点、研究和推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雨课堂”教学工具,以及“小木”人工智能助教,它们最初都是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同时,清华大学的示范作用能够带动更多高校一起进入这个未来教育和智慧教育的生态圈,从产业界、到学术界、再到校内应用,你推动我,我推动他,螺旋上升,就可以从原点的第一个用户发展到现在的2800万用户。
总结一下,就是扎根于高校、服务好高校,从高校中来、到高校中去,利用高校的优势,充分调动产学研的能量,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作用,因势利导推动在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网易记者:学堂在线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帅国:清华最开始做学堂在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教育公平,也一直在帮助更多的高校、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无论是学堂在线还是雨课堂,在中国高校的落地都非常迅速,帮助很多学习者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把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不是单纯的买卖,需要思想上的引领,需要“我把真正的知识教授给你,你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这既有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有教育创新的问题,还有技术如何实现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相融合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场景,我们希望把专业的人放到专业的位置上。我们有专门做产品运营的人、做教学研究的人、做课程实施和服务的人,所有人汇集在一起,把专业的事情做到更专业,不脱离教育的初心,也不脱离教育的本质。
举个例子,学堂在线有一个很重要的产品叫“学分课”,学分课把优秀的在线课程落实到了学校,变成了学分。它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到网络上看看视频、答答题、做做作业,而是需要校内教学和网络教学良性的互动,所以我们也把它叫作混合式教学,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这对很多高校来说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情,前期,我们需要邀请清华的老师、国外的老师包括国内大学的老师,一起来做试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不断调整课程方案和培养模式。学分课把线上互动和线下学习充分融会贯通,摸索出了不同学科混合式教学的培养方案。例如,你需要学习电学相关内容,我们就会专门组织师资和技术力量开发电类教学的相关课程。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我们要关注到每个人的成长,做到有教无类,推进教育公平。
网易记者: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学堂在线有哪些举措?
王帅国:国际接轨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内容合作,二是技术合作。
在内容层面,学堂在线把更多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搬到中国来,同时把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到国外去。
我们和一些全球顶尖大学签署了中国大陆的独家合作协议,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就在10月,我们又跟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签署了独家双向合作协议。现在,学堂在线是国内最大的与全球大学进行课程引进、输出和互换的枢纽性平台,这也十分符合教育部对学堂在线的定位。
同时,我们也帮助国内大学把课程放到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的在线教育平台上。这既能够促进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也可以利用慕课这样的教育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课堂里的好声音。
在技术层面,学堂在线是一个以科技为驱动力推动教育发展的公司。
最早的时候,我们就跟哈佛和MIT共同发起edX基金会合作,把大量源代码贡献给edX基金会,实现了技术层面的互换和共享。当时,沙特阿拉伯、法国等很多国家都采用了学堂在线开发的源代码,快速实现了本国在线教育平台的搭建。同时,一些优秀的技术也在不断输出,比如“雨课堂”技术,美国、英国的很多高校纷纷前来学习,并把它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所以,雨课堂不仅在国内有1600万使用者,在海外也有接近100万的用户。
客观地讲,内容和技术的双向输出和引进,让学堂在线始终在国际上保持着较高的知名度和领先的实力水平。近几年,在相关的国际会议及学术交流中,学堂在线发出了很多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四部分:人工智能解放了老师,推动个性化教育

网易记者: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备受关注,您认为人工智能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化?人工智能如果要深入应用到教育中,需要在哪些关键点实现变革?
王帅国:人工智能是一个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技术,特别在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变革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逃避的,产业只能选择如何跟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合。教育也是如此。
我觉得,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最大变化实际上有两种。
第一,把老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老师需要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进行简单的作业批改以及一些程式化的沟通,人工智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量,老师就能解放出来。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最重要的是进行个性化、一对一的因材施教,老师如果想把时间更多地放在后者上,就要解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这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近几年,人工智能在智能批改、智能评教、智能地让老师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方面建立了非常多算法模型,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突破。
第二,推动学生更个性化地学和老师更个性化地教。
人工智能采集了大量教与学的数据,它能做的一个最简单的事情就是预测学生成绩。比如,一个大学生学习到第五周的时候,我们就能根据他的学习轨迹和过往成绩进行拟合、分析、检测,推算他在期末或者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成绩波动,这既是给老师一个预告,也是给学生的一个预警,提示他们怎样更好地教与学。同时,成绩只是众多教育指标中的一项,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也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数据的抽取和挖掘,发现背后的规律。
当然,人工智能一定不是万能的。它能够辅助老师更好地教学,但绝对不是要在某一天取代老师。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师承制非常关键,跟着什么样的老师、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什么样的能力、提升什么样的素养更为重要,这恰恰需要人工智能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老师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教与学的传承上。
网易记者:您觉得,现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王帅国:这可能需要从不同的维度来看。
从技术维度看,也就是现在的技术能够应用到什么样的教育场景中,这种发展目前是比较顺的。比如,自动批改技术已经投入了使用。
但是,如果从教育自身的维度看,也就是如何才能实现把人的潜质发挥到最高效的目标,这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发展可能是完全不一致的。教育特别复杂,有婴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有更广阔的终身学习,在不同场景中,我们都要非常细致地去观察。而且,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绝对不是替代人,而是怎样跟人更好地相处,把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把机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让两者更好地结合,让教育发展到更高层次。
其实这两者有些时候是矛盾的。
比如,最近一些学校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了课堂上,监测学生有没有打哈欠、有没有走神。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就体现在这里,既要考虑效率问题,也要考虑温度问题;既要考虑怎样让老师高效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也要兼顾老师跟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让一个人心情不好,或者因为技术的引入导致学习状态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技术起的就是反作用。所以,我们既要把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合作看成一个技术问题,也要看成一个社会问题,两者的充分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们坚持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坚持跟老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充分交流,就是为了让教育规律和技术规律相互磨合。这一点体现在学堂在线的很多产品上,我们希望技术不要干扰现有的教学行为。同时,老师和学生要甘于、乐于被技术所引领,他们对技术的拥抱程度也会影响到技术应用的效果。技术的引入一定会使教学产生相应的微调,如果老师和学生都愿意发展这种微调,就会慢慢从教学配合技术,发展成教学和技术相互引领,大家一起前进,让技术和教学和谐共处。这不是单纯的人机交互,而是在机器的辅助下让人人交互变得更好。

第五部分:中国在线教育在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网易记者:近年来,中国在线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少突破。您认为,突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因素推动了这些进步?
王帅国:我觉得突破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点突破,在线教育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以前提到在线教育,大家可能认为它是网络教学辅助手段,是传统教学的细枝末节。近几年,大家逐步认识到,在线教育能够实施高质量的教育,它不是传统教育的附属品。而且,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技术,它们带动的细致化、个性化教学让学生获得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的成绩和能力提升。
第二点突破,专业化程度提高。教育本身是一项很专业的事情,很难做到一家企业、一个平台通吃所有教育领域,中国在线教育发展到现在,细分的赛道非常清晰,有专门做兴趣教育的、专门做中小学辅导的、专门做职业教育的,还有像我们这样专门深耕高等教育的,以及大量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提供服务的公司,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生态。
第三个突破,更多老师、教育者愿意站到在线教育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合作的很多教授都是在大学里教学、做研究的教授,他们慢慢接纳了在线教育理念,也更愿意把光和热通过互联网辐射出去,让更多学习者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相信,有大众对于在线教育的更好接纳,有专业化的分工,有大量教育工作者积极广泛的参与,在线教育一定会指数级地向前发展。
网易记者:未来,中国在线教育的前进方向是什么?
王帅国:从在线教育从业者的角度看,我们有两个比较大的愿景。
第一个愿景,未来可能不会再划分在线课堂、线下课堂或者混合式课堂,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AR/VR、5G等技术的推动下,不管人们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都能通过低延时的网络更好地联接。所以,任何一个课堂都可以是在线课堂,你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象征性地进入一个虚拟课堂中。这种边界的模糊会让互联网大学和传统大学的边界、互联网学校和传统学校的边界也慢慢变得模糊。我们相信,未来,在线教育在推动整个教育行业变革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个愿景,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会影响未来老师怎么教、未来学生怎么学,以及谁发现了新的规律,如何将这些规律更好地复制、应用,进而取得突破。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在线教育,都将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向前发展。

往期回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